2)第七十七章 评时论政 上_北地枪王张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想不到是荀氏八龙,久仰大名。”

  荀彧亦笑着回道:“人言张伯渊仅一武夫,想不到却是才华绝顶之辈。”

  接着曹操又指着荀彧下之人说道:“此乃文若兄之侄,荀攸,字公达,现居黄门侍郎一职。”

  张绣和荀攸客套了两句,又互相拱了拱手,算是见过。

  接着介绍的一人张绣当日在蔡府上亦见过,正是钟繇,两人相互行了一礼。

  接着曹操介绍后面两个衣着朴素,一看就知道是寒门士子的人却令张绣又小小地吃惊了一下,却是郭嘉和戏忠,开始的时候张绣并不知道戏忠是何人,但听到他字志才的时候,张绣就明了,他就是曹操第一任的谋士,戏志才。

  后面介绍之人,一个是曹操的好友,河内人韩浩,字元嗣,现今乃是河内太守王匡属吏,由于王匡和蔡邕乃是好友,特遣韩浩来送上贺礼。一个乃是钟繇好友京兆杜陵人杜畿,字伯侯,正准备到郑县任县令,听得钟繇等好友在此,特来一聚。

  这里几人中,二荀、郭嘉、戏忠之才张绣最清楚,而钟繇处理内政之才绝对不在二荀之下,至于韩浩这人张绣略有记忆,但不甚清晰,虽然汉末有名之人海了去,但能和眼前这几人为友,自然也是才识不凡。至于杜畿,这个人张绣最没有记忆,只是隐约记得历史上好像是在曹操手下混饭吃的,不过张绣也不敢小看他,理由和韩浩一样,能和这几人为友,自然亦是不凡之辈。

  张绣自然也介绍了贾诩,贾诩乃是西凉名士,算是小有名气,几人亦听过,介绍之时又是一番客气。

  几人一轮推杯换盏之后,自然说到国家大事上,先却是曹操叹了口气说道:“黄巾乱后,本来正是大好时机,陛下正好整肃朝纲,震慑宵小,不失为我大汉复兴之好时机,怎知道陛下还是一如既往地宠信宦官,祸乱朝纲。现今卖官更频,当日若非买京兆尹之职之人无才,伯渊当日所报西凉北宫伯玉叛乱之事就可早日传入洛阳,早作防备之下北宫伯玉大军亦不能入寇三辅达一年之久,致使三辅之地更颓,朝廷又消耗钱粮无数。”

  杜畿身为关西之人,自小就见识到羌人屡反之事,便说道:“羌人屡反,朝廷难以平定,历经数十年羌祸,朝廷历年之钱粮大部消耗于此,致使当今陛下即位之时国库无钱,内库更空。陛下却是想出卖官之策以供皇室用度,但如此下来官不得清廉,民则更苦也。羌祸未除,官吏又贪,民不聊生,民既不能活于是有黄巾之乱。畿以为黄巾之事其实亦羌祸引起。”

  杜畿一席话,令到张绣对这自己不甚熟悉的人物另眼相看,想不到这个杜畿能一眼看穿时弊的其中一个重点,虽然黄巾之乱起因甚多,但杜畿所说之事却是其中一重要因由,此因并非饱学之士就能看出,当要有一定的眼光和从政经验才能道来。

  ——————————————————————————————————

  有书友说前两章不好小弟也认了今天下午有点事下午那章提前更了晚上更新照常由这章开始以及后面两章算是将小弟肚子里的货倒出来了时政观点与大家平时看的三国类应该颇为不同的希望大家会喜欢谢谢~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