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五十五章 兵衅(一)_楚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已经是天大的喜讯;接下来,除了乡司对将卒眷属的配田,一律是照户均十五亩无偿配足,五年正卒服役期间,田税减半征收之外,每名将卒除了从春季之后就正常照正卒计饷外,还都补发五缗不等的屯营辅兵军饷,以备其家小能得到更好的安置。

  想要争取世家宗阀的支持,会相当的复杂,但要争取苦苦挣扎在生存边缘的底层贫民及奴婢的支持跟拥戴,却直接而简单。

  当然,这背后需要足够强大的财税收入及大规模基层胥吏形成的组织力作为支撑。

  一队队兵马从村寨前面过去,带来的不是战争将至的压抑跟恐慌,而是整天有成百上千的青壮年跑到乡司,询问制置府有没有招募新兵的计划。

  乌金岭战事期间被寿州军强征的民夫,有一部分人乃是家中独子,或兄弟、或父子同时被征入军中。

  而无论是遵照当世传宗接代的传统,还是确保民户都有青壮劳动力在家,春季过后收复霍州中部地区之后,韩谦下令将差不多三千余将卒补发的辅兵军饷后清退回家。

  这部分人更是急切着想要重返营伍。

  棠邑军的正卒,衣食住行的标准都要比当世底层贫民高得多。

  立功有赏,能熬过几期的扫盲班、识字班,得任武官,再退回到地方就能任吏,即便这个对普通将卒来说有些远,但在役期过后,编入预备役,还能享受减半的薪饷,再从预备役退下来,还能享受一部分薪饷到老。

  对于几十年来在生存边缘挣扎着的淮西子弟而言,哪里找这样的好事去?

  哪怕是作为随军民夫,也能享受屯营辅兵的待遇,比寒冬时节闲在家中找不到生计要强。

  而为缓解巨大的军资压力,韩谦不可能无限制的扩充兵马,甚至一直想着压缩现役兵马,但值此形势危急之时,为了保证短时间内有快速扩充兵马进行集结的可能,在苏烈、何柳锋、谭修群诸部西调的同时,制置府则同时下令诸乡司在原有的工造计划之外,新募一百到三百名修路役工。

  目前制置府辖二十七县、一百八十九处乡司,通过这种方式,实际使得近四万名青壮处于半动员、半备战状态之中。

  这其中差不多有半数青壮劳力,则分布在始于巢州北部,经安丰寨、皋城前往乐安、淮阳山北侧的驿道附近。

  这条驿道历史悠久,目前也是从巢州、滁州通往潢川、乐安的主要陆路通道,沿途跨越多条源出淮阳山北麓、东北麓、流入淮河及巢湖的水道,每遇溪河则建有渡口、浮桥,每隔二三十里也建有驿站、驿铺。

  安丰、皋城、殷城、新经等寿州、霍州中南部以及巢州北部的主要城寨,都分布在这条驿道附近,是淮西中部地区人烟最为稠密所在。

  而沿这条驿道,往西跨过潢河之后,便是东距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