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倾国之利_锦衣当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金币,银币与金币自身的兑换还好说,金银之间以及和铜钱之间的兑换,在如今这个局势下每月和每月之间都有不同,少不得要定下一个三江系统内的官方比价来,定时布。

  目前天下间大宗金银交汇的地方无非是京津和江南两处,天津卫和松江又是这两处的龙头之地。

  对这两处的比价变化知晓清楚,就能制定下来一个相对准确的兑换比率作为三江商行内的基准数。

  不过,天津卫和松江府这里相距千里消息的快捷传递的确不容易,王通对这个采用的是个笨方法从天津卫到松江府,沿路设置三江商行的驿站,快传递消息,每隔几十里设置一个驿站,驿站备有马匹,消息就这么站站传递,昼夜不停,如果路上没什么天灾**的话,十天之内可以到达。

  这一路上要设置多少驿站,有多少人手,养多少马匹,人的工钱和草料,实在是个耗费巨大的事情,但现在三江系统也是家大业大,这个耗费和兑换比率带来的损耗相比,实在是算不得什么了。

  铸造钱币,铸币的机械和场地和人员都要重新准备,大鄯分都要从天津卫迁来,这件事意义重大,为了保险起见,王通要把这个放在自己的身边,就近管理。

  不管怎么看,这次的铸币都是一个赔钱的勾当,算起来还要贴进去不少钱,三江系统递送下来这封信的时候,也是提到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行钱票就能解决这个问题,王通还是要费力费钱的进行铸币。

  铸币这件事意义巨大,以天津卫开海为端的大明工商业爆性展,经济总量已经是急的膨胀起来,海主和倭国的私铸铜钱已经满足不了需尊,当然,这么讲的确是讽刺的很。

  王通铸币尽管对外是说仅仅在三江系统内鄯流通,为了自家的方便,可在如今这个局势里,他一开始做,标准重量、成色恒等、品相上架的金银币立刻会成为流通的货币之一,而且三江系统网络无处不在,天下间不知道多少人靠着这个系统财和生活,他们会自然而然的习惯用三江的这些金币银币。

  可以预见的将来,甚至都不是什么百年以后,十年二十年间,甚至更短的时间,大明稍微有规模的城市中就会同行这样的钱币,工商业者和富人也会习惯这种钱币,因为他比现在的铜钱要方便太多。

  做到了这一点,等于是掌握了大明的金融系统,等于是掌握了大明工商的上层结构,三江系统本来就是在大明占有绝对优势的巨无霸,如果再有了这个系统,那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

  而且能做到这个,朝中的父官们和内廷的太监们甚至都不会忌讳猜疑,他们没有这个知识甚至可以说,他们没有这个意识,他们根本不懂这方面,如果他们懂,到如今也不会钱币严重缺乏,要让私铸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