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40章 不可熄_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我军伐吴势在必行。然伐吴之兵若寡,则难以建功;但若出兵众多,恐又令关中守御艰难。依子瑾之见,此中可有两全其美之策否?”

  的确,伐吴的难点,在于对出兵多寡的权衡。

  出兵少了难以破吴,出兵多了,则会影响关中的战事。

  以如今大汉需要在漆县、岐山、五丈原与陈仓城四处驻扎扼守以及预留机动兵力的考量,至少需要留下七万大军,才能让魏国的兵马不敢西来,才能保障汧渭之会的屯田不会毁于战火、持续供应将士们日常所食。

  毕竟,一旦伐吴了,巴蜀的粮秣将不会转来关中了。

  “回丞相,两全其美之策璞无有。”

  郑璞笑颜潺潺而答,“不过,若仅是伐吴之兵力不足,璞倒是有一策可周全。只是依着璞之策行事,恐我大汉将提前步入粮秣之困矣。”

  闻言,丞相没有多少诧异。

  因为他自身也有许多办法可解决兵力不足之困。

  比如从陇右与河西募兵,编入关中守备,可匀出更多将士从汉中出东三郡;尚有以利驱南中各蛮夷部落入扰交州等。

  但这两个办法都不太好。

  民寡而兵众,国力自然就会衰退、演变成为穷兵黩武了。

  “子瑾有思,但说无妨。”

  丞相微微颔首,且还戏言了一句,“受粮秣之困,我大汉亦不是一日两日之事了。”

  “诺。”

  郑璞朗声而应,“丞相,我大汉有数万士卒,不可用于伐逆魏,然可用于攻吴也!”

  嗯?

  闻言,丞相扬眉,待略做思绪,便拊掌而笑,“子瑾之意,我知矣。此数万士卒,乃此些年的逆魏降兵也!”

  对!

  郑璞所指的,就是此些年的所虏获的魏国降兵。

  自令居之战与魏延攻破金城郡、令陇右无需担忧被魏军所扰后,汉军便将日后战事中的魏军俘虏皆当做屯田客,分散在陇右各县。如这几年陇右供应的战事粮秣,几有一大半都是魏军俘虏屯田所出,也不知道雒阳曹叡与司马懿知晓后,会不会气得七窍生烟

  咳!

  此数万魏军俘虏,皆历经过战事,也十分习惯行伍之中的令行禁止,只需稍微演武便可再度成军。且对比江东士卒而言,战力并不弱。

  至于,这些俘虏是否甘愿为大汉而战嘛

  无需担忧。

  只要大汉效仿昔日秦国的征战奖励制度,以斩首之功赎出俘虏的身份、授田以及升迁等,让他们自决是否要从征,相信他们定会踊跃应募的。

  毕竟,他们本来就是刀口舔血的军中男儿,能操刀矛搏出一个未来,谁又会甘愿一直当无忧出头之日的俘虏呢?

  再者,大汉又不是让他们与旧主魏军作战。

  不过是让他们对阵江东罢了,无需担忧被魏军发觉身份而连累仍在魏境的家小,有何不情愿的!

  但此举也如郑璞所言。

  少了数万屯田客,而多了数万操刀矛、不务农桑的将士,此消彼长之下,必然会令大汉提前陷入粮秣之困。

  甚至,会影响到关中各部的粮秣供应,拖延汉军攻伐关中的时间。

  但饶是如此,丞相仍觉得此举可行。

  因为郑璞还加了一句,“丞相,若将此些俘虏收编,遣去进攻江东的交州,或能令逆魏主动遣兵来与我军决战。”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