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四十三章 十三郎_苏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删节本,这本,是全本。”

  对于王韶这等腹黑之辈来说,这本书不如换一个书名,改成《交趾郡周边诸国军事情报汇编》,可能更加合适。

  两人合作太久了,彼此心照不宣,王韶第一句话就开门见山:“和青唐相比,利益如何?”

  苏油认真点头:“费力更小,收益更大。”

  王韶也认真点头:“放这里吧,正好没事儿,我研究研究。”

  ……

  交趾不缺盐,除了煮海得盐“其白如雪”以外,又“兴乔州下数十州,并玉麻州三涧,俱有盐井。”

  交趾的问题不在物产,在人,苏油解放了农奴之后,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这里的人不如蜀中人那么勤苦耐劳。

  苏辙曾经对雷州一带的老百姓有过评价:“其民甘于鱼鳅蟹虾,故蔬果不毓;冬温不雪,衣被吉贝,故艺麻而不绩,生蚕而不织。罗纨布帛,仰于四方之负贩。工习于鄙朴,故用器不作;医夺于巫鬼,故方术不治。”

  交趾这边情况更加糟糕。

  苏油看过一个纪录片,亚马逊河里边有一个部落,因为他们从来不缺吃的,饿了就挖个木薯烤条鱼,随手就得不需要存储,结果竟然连数字的概念都没有发展出来。

  真正的“大同”。

  交趾就有些类似这样,物产丰富,气候暖和,文化不发达,除了少数豪强知道穷奢极侈,老百姓没有什么发展的动力。

  这样可不行,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让老百姓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就从升龙城和宁海港开始。

  此外,十几万壮丁战死沙场之后,让交趾不少家庭陷入了经济困难。

  仅靠免税是不行的,还得找生计。

  苏油找到了一个非常适合妇人们进行的产业——养蚕。

  交趾的蚕丝一年能够收获八次,这里气候得天独厚,孟春时节从大桑上采下枝条插到土里,一年下来就“枝叶繁茂”,足够养蚕所用。

  既然交趾人不喜欢织丝绸这种技术活,那就只负责养产作茧好了,四通商号自己搞缫丝厂,绸缎厂,让她们做原材料供应商。

  最勤劳的一批人,大概就是俘虏军,正儿八经的无产者。

  ……

  宁海港修建完毕后,四通商号的第一座化工厂也出产了第一批产品。

  六月,四通探矿队在下龙湾东北面的安丰州先安镇,发现了一个超级大的露天煤矿。

  苏辐连滚带爬地跑过来奏报,说是这个煤矿的煤,是四通商号迄今为止发现的,品质最上乘的煤,比二林部的还要好!

  就连西夏人用于打造青锋钢所用的那种煤,都无法与之相比!

  而且这个煤矿极大,不少地方露出地表,可以直接开采,离海边只有二十五里,比牛头山离杭州的距离还要近得多。

  而在升龙府北面,北江畔的太原城,槟榔寨、进部县、光中县三地范围内,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