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音乐_苏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苏油只好接下了这个差事。

  这差事不简单。

  大乐之作,包括了琴、瑟、埙、篪、笛、委、箫、笙、阮筝、筑,镈钟、特磬、编钟、编磬。

  其中镈钟、特磬、编钟、编磬使用最多,所谓“于众乐中声最烦数。”

  而宋朝郊庙之乐,则先奏文舞,次奏武舞。

  而文舞容节,殊无法度,难称盛德。

  而武舞容节,则记录着大宋的建国历程,包括淮扬底定,荆湖来归,邛蜀纳款,兵还振旅等内容。

  每一首都有歌词,出自神童出身的大文学家杨亿之手,称为《太常乐章三十首》,是太常寺大礼仪的保留曲目。

  但是武舞也是乱七八糟,起码出场方向的和当时宋军进军的方向都不对。

  因此不光音乐有问题,连舞蹈也要跟着改。

  好在苏油也不是完全的门外汉了,手底下同样有一大帮音乐人才。

  其实十二平均律出来之后,整个礼乐定制,对于苏油来说就只有一个问题——定黄钟。

  只要确定了黄钟音高,其余所有的音高都能通过数学运算计算出来。

  而黄钟,是华夏最重要的基准音。

  《吕氏春秋》把这一发明归于皇帝时期的乐工伶伦。

  这是一个神奇的音律,《后汉书·律历志》: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惟二至乃候灵台,用竹律六十。候日如其历。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引《续汉书》:“候气之法,为土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缇缦於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痺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实其端,案历而候之。

  其月气至,则灰飞而管通,盖音声之道与天地之气通,故取律以候气。”

  黄钟这根律管,在冬至日这一天,会“灰飞而管通”。

  冬至,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对于古人来说,这是最容易观测的一天。

  《汉书·律历志》还记载,黄钟是一个用竹管做成的律管。它的长度为九十分,截面积为九平方分,容积为八十一立方分。

  十分为一寸,八十一立方分为一龠,两龠为一合,十龠为一升,十升为一石。

  往黄钟律管中盛入黍米,可容一千两百粒,重为十二铢,它的两倍即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因此《国语·周语》有这样的记述:“……是故先王制钟也,大不出钧,重不过石。律、度、量、衡于是乎生。”

  所以这不光光是一个音乐基准音,还是华夏民族长期使用的节气观测工具,长度单位,体积单位,重量单位。

  但是周代的这个单位已经丧失了,历史上的律长也一直在变化,也没有真正能够实用定音的黄钟律管传下来。

  这就导致了到了宋代,黄钟到底是怎样一个音高,变成了历史的大谜团。

  争论很大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个。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