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932章 ,残酷的科举1_大明镇海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放榜。

  至于抢喜钱的吃瓜群众们则是早早的就已经选好了自认为的好位置,期待着高中的老爷们撒钱的时刻。

  一身学子装扮的刘晋手里面拿着一个扇子,面对微笑又显得极其自信的走来,随便找了一个地方也是观察起身边的这些人来。

  在刘晋的身边,有好些个学子们在焦急的等待着。

  可以看得出来,这些人一个个年纪其实都已经老大不小了,基本上都是三四十岁的年纪,有些甚至于胡子都挺长了,头发斑白了,已经五六岁的年纪了,却是依然还来赶考,没有死了做官的心。

  只有极其少数一些二十多岁年纪的学子,这些人算算凤毛麟角了,能够在20多岁就中举前来参加会试的,那都可以算是天才了。

  大部分的人在漫长的科举考试道路上都需用熬很久、很久的时间,像文征明的一生,前前后后考了十二次乡试,但都没有中举,三年一次,整整花了三十六年,从十七八岁的少年郎一直考到了五十多岁的老头子都没有中举,可谓是科举考试最好的缩影了。

  还有祝枝山,他中举算是比较早的了,他十九岁中了秀才,前后参加了五次乡试才中举,中举的时候都已经34岁了。

  这个年纪中举算是不错了,比较正常的年纪了。

  接着就开启了漫长的科举考试之路,前前后后一共参加了七次会试,全部落榜,一直到了他儿子都会试高中之后,这才熄了心,最后找关系去当了一个知县,但当时的年纪也已经五十五岁的高龄了。

  祝枝山好歹也是考中了举人,补缺还是做了官,当了七品的知县,文征明是真的一辈子都没有考中举人,只是一个秀才。

  到了五十多岁的时候,才依靠关系以岁贡生参加吏部考试,被授予了一个翰林院待诏的职务。

  很显然,在翰林院这种地方,讲究的是出身,最起码也是要二甲头几名进去才有点地位,最好是一甲进去的。

  这文征明连举人都不是,靠着走关系参加吏部考试这才获得了一个待诏的位置,在里面自然是被人看不起,没干几年也就辞官回去了,再也不想着做官的事情了。

  刘晋看看身边的这些学子,一个个年纪都挺大了,很多都和自己是同龄人了,更有大把、大把比自己年纪都大很多的人。

  刘晋虽然马上要奔四了,但看起来依然年轻,再加上这长相极为不错,故而一来的时候,犹如鹤立鸡群,也是很快被身边的人所注意道。

  “这位兄台,在下江西吉安梁朝宗,不知道兄台尊姓大名。”

  一个看起来只有三十多岁的学子向刘晋拱手致敬的说道。

  “梁朝宗?”

  刘晋一听,还以为是梁朝伟呢,不过也是笑着回道:“在下刘晋见过梁兄,见过诸位兄台。”

  “刘兄好~”

  梁朝宗身边的十几个学子也是一起向刘晋拱手致敬,读书人之间的交朋友就是如此的简单,看伱也是读书人就会主动的上前来攀谈一番,彼此互相介绍一下,聊聊天,吟诗弄月什么的,很快就可以称兄道弟了,如果要是再有互相认识的人又或者是同乡什么的,那关系自然是就更亲近了。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