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7章 糯米酒_天眼宝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康汲水酿酒之泉,这才使得“杜康造酒”一说深入人心。

  所谓“杯小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今天,酒文化更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不活或缺的一部分,而在我国的酒文化中,糯米酒又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糯米酒,又称江米酒、甜酒、水酒、酒酿、醪糟,主要原料是糯米,传统工艺大多是使用糙糯米,当然也有白米酿制,因为其酿造工艺简单,口味香甜醇美,酒精含量极少,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而且糯米酒的营养非常丰富,能补虚补血补脾肺,增添了酒性,善于窜透,能通肝、肺、肾经,因为入肺经,所以能补肺之虚寒,又因为肺主皮毛,所以糯米酒又能养颜,常吃的人皮肤都会很好。

  不过值得一说的是,最早的糯米酒其实并不是出自中原地区,而是出自于湖北的客家族,因为每逢过年,客家人每家每户都会自家酿酒。

  在农村,他们酿酒的糯米更是以斗、石计,酿酒的量以多少缸计,其酒文化尤为独特,好客好到不醉不让走的地步。

  在冬季的日子里,屋外天寒地冻,屋檐灯笼高挂,屋里其乐融融,人们围着饭桌,津津乐道的是那壶滚烫的家酿酒,一壶香甜的糯米酒烫上来,每人斟上一碗,配上腊肉炒芥菜冬笋,再来一块盐酒鸡,痛快的话就来了。

  借着助酒兴,亲朋之间说着掏着心窝子里的话,平时不敢说的话,平日里欠着谁的情,都能借着滚烫的米酒来了结,使得邻里和谐,诸事太平,全都是糯米酒的功劳。

  就连北宋大诗人苏轼谪居黄州时,都曾数度游览浠水,对取自被茶圣陆羽誉为“天下第三泉”之水所酿的糯米封缸酒情有独钟,为此还写下了“我欲醉眠芳草,解鞍欹枕绿杨桥。”(宋-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的千古佳句。

  还有唐代的刘禹锡,也曾在奉节写过“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昭君村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的诗句(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直到现代,每逢清明世界,我国也还有许多家庭都会酿造自家的糯米酒。

  最关键的是,如果冷喝糯米酒,能起到消食化积和镇静作用,对消化不良、厌食、心跳过速、烦躁等有疗效;烫热饮用则能驱寒祛湿、活血化淤,对腰背酸痛、手足麻木和震颤,风湿性关节炎及跌打损伤等有益;但因为“后劲”足的原因,不可贪杯。

  与此同时,糯米酒的饮用方法也颇为讲究:冬天多用温饮,放在热水中烫热或隔火加温后饮用;夏天多用冷饮,即不作处理,开瓶倒入杯中饮用;也有采用冰镇法,在玻璃杯中放些冰块,注入少许糯米酒,再加水稀释饮用;还有将糯米酒冲入适量汽水等饮料作汽酒饮用。

  就像是刚刚赵国栋让小贝姐拿酒,小贝姐却迟迟没有拿上来,原因就是在热酒,所以此时林熙他们喝到的糯米酒,不仅酒香浓郁,香甜可口,而且全身都暖洋洋的,如果腹中有一个暖宝宝一样。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