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二十三章:苛税_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下去,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自洪武以来,全国各地军户的逃亡现象屡禁不止。

  即便朝廷有严令,军户依然铤而走险,携家出逃。

  这种情况在万历年间开始屡日剧增,到了如今的天启年间,更是已经司空见惯。

  那么,军户逃亡的后果是什么?

  是该军户及全家,永世都将见不得光!

  永乐年间,朱棣针对日益增长的军户逃亡现象,定下了严规,即一人逃亡,牵连全族。

  若军户逃亡,当地官府会到逃亡的军户家里抓另一丁壮,谓之补缺。

  这也就导致了广大军户娶妻难的现状,没有几个女人愿意嫁给军户,因为如果你嫁给军户,相当你把你全家也给坑了。

  有的军户的确想到过解决办法,就是牺牲自己,让整个宗族脱离苦海。

  即一辈子不娶妻子,不生育儿女,他们想着,自己一死,军户的身份也就到此为止。

  但是这依然不行,朱棣对此也有规定,如果军户家里没人,九族上下总不可能一个人都不剩。

  地方官府还是会到那名死后无嗣的军户亲族中抓一户来顶替,谓之顶缺。

  那军户如果不跑,老老实实地在卫所干活、卖命,熬到退休总该能好点了吧?

  还是不行…

  朱由校也觉得很奇怪,大明就连孤寡老人的安置和免费福利院、药局都想到了,可就是没有为军户提供哪怕任何一种形式的“退休保障”。

  简单来说,就算是有个退休后颐养天年的保障,也能让这些可怜人凄惨的人生有个盼头不是?

  永乐二年,还是朱棣,说让后世皇帝务必遵行,明旨规定:

  “凡屯军年六十以上及残疾、年幼者,令耕种自食。”

  说白了,你干一辈子军户,给朝廷兢兢业业种地,驻军,到了年老、伤残的时候,还得自生自灭。

  唉!怎一个惨字了得!

  所以说,朱由校打从一继位开始,就在酝酿着改革卫所,好能让军户过的好点儿。

  把这个延续二百余年,到今日已经落后的制度,彻底改革掉!

  至于朱棣的祖制,朱由校说实话心里并不在乎,因为那根本不是自己的祖宗。

  朱燮元听到这个收税力度,直接倒吸了一口凉气!

  军屯已经如此稀少,军户里就算有少数还想老老实实种地的,也在被卫所军官和地方权贵剥削。

  在这种军户地位最低的情况下,还要征收比普通农户更为苛重的军屯税。

  说句不好听的,这就是不想让人活着,逼他们造反!

  听到这话,就连底下的军户们眼神都是变得黯淡无光,因为他们实在从这种日子里,看不见什么希望。

  朱燮元叹了口气,他实在是很想给这些军户一个承诺,可税收这种事,确实不是他能做主的。

  这不是请出尚方宝剑杀一个指挥使,税收,只有当今的皇帝能一语明断!

  他呼出口气,道:

  “一千顷军屯,十万军户,却要征收如此高额的屯税,本督今夜就会奏上京师,为大家请求降税!”

  “本督说的,不是你们镇西卫的军屯税,是山陕两省所有卫所的军屯税!”

  直到这时,众军户们才是抬起眼睛。

  降低军屯税,这种好事,打从天启三年降低田亩税时他们就在日盼夜盼了。

  只是,皇帝能不能同意…?

  有人相信皇帝既然能降低田亩税,那军屯税肯定也有希望。

  有人则依旧绝望,他们觉得,卫所涉及全国,又有洪武、永乐两朝祖制在前,根本不可能。

  况且皇帝不过二十余岁,怎么敢违背祖宗的意愿?

  朱燮元看着底下的议论纷纷,蹙起眉头,因为他没有从中听见多少意料之中的欢呼雀跃。

  更多的,是沉默和冷眼旁观,相信会降税的人实在是少得可怜……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