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二十四章 新变化_国潮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还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可领!

  京城的社会风貌,其实一直都是在不声不响中发生着有趣的变化。

  尤其是1983年春节过后,有许多与民生有关的新改变,都是可以和1982年能够明显划分区别开的。

  可以说是这一年独有的鲜明标志。

  就比如说京城第一家超市在海淀区开业的事儿。

  三十年后的人们肯定非常清楚,与传统百货商店相比,超市最大的不同就是商品的陈列和销售方法。

  前者把商品摆在柜台上,顾客只能隔着玻璃或橱窗看。

  如果看中了,要通过售货员吧东西拿出来,决定购买后向售货员付款。

  这叫闭架销售。

  而与之相对应,超市采用的是开架销售方式。

  商品都摆在货架上,顾客可以在商品区任意穿行,随心选择。

  看上什么东西合适,直接放在超市提供的篮子里,到出口处再统一结账。

  所以正是因此,当京城出现第一家超市的时候。

  像这种商业模式的店铺还不叫“超市”,而是叫做“自选商场”。

  仅从名字就能直接体现出这种独特的购物模式来。

  但非常可惜的是,由于人们还缺乏对这种商业模式的真正了解,最初的经营手法就是简单的照搬国外。

  因此这家开创了京城先河的超市只能算是“东施效颦”的产物。

  1978年之后,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

  共和国带着刚刚摆脱禁锢的喜悦,沐浴在新时代的光辉里。

  只是尽管社会大体环境在持续不断的好转。

  但也并非所有人的日子,都能于第一时间扭转颓势,奔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因为有句话说的好,全天下幸福的人都是一样的,而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

  别忘了,五个手指头还不是一边儿长呢。

  人世间总有那么少数的几个人,是背得离谱儿的特例。

  明明没做错什么,他们的日子却在酸涩的苦水里越浸越深,一点儿不见好转的迹象。

  让人无法不心生同情。

  可即便是这样的可怜人,也仍旧不是最糟的情况。

  因为比一个可怜人还要凄凉的,是两个这样的可怜人碰到了一起。

  而且在这两个可怜人之间,还有着事关生存的根本性利益冲突。

  说白了,就像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的“比惨”段子一样,那才叫造化弄人哪!

  这可不是胡说八道,现实生活里,真有这样的事儿。

  别处不提,就说京城煤市街扇儿胡同2号院的一老一少吧。

  他们就属于这样狭路相逢的两个倒霉蛋。

  老的叫康术德。

  1918年生人,祖籍津门静海。

  少年时逃荒来到京城,后以“打小鼓儿”为业。

  由于旧时年月里,京城只有两个行业最来财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