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3章 领兵十人_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臣职该如何明?”

  “依本宫来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军国大事,当由内阁议,由六部议,而非朝堂共议,朝堂诸官,应恪守本分,理好政事,完成上命,而非掺和到军国大事决策当中!”

  朱慈烺这是要否决掉大部分官员的决策权利!

  省得他们胡乱掺和扯皮,利于自己乾纲独断——统一满朝文武的意见难,但统一几个内阁官员的意见,却是很容易做到的,尤其是,内阁的人选是皇帝能够决定的。

  这么一来,可以大大增加决策的效率!

  他这番话一出口,在场就有人不满意了,只见到老早就投奔了朱慈烺的宋之普站了出来。

  “殿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国,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国家大事,理应天下士民,皆可议论,怎可以仅内阁及六部堂官独断?”

  “哈哈!”

  听到这,朱慈烺呵呵一笑,看向了宋之普。

  “本宫何时说过,不准尔等针砭时政?议论国事?”

  文官们议论一下国事,并不是要紧的事,关键在于,他们有没有决策权力!

  “诸臣可以继续地针砭时政,讨论国事,但却无权干涉朝廷决策!”

  实际上,明朝绝大多数官员,是并没有决策权利的。

  但崇祯又“给”了他们这项权利!

  崇祯喜欢“兼听则明”比较容易受奸臣们的蒙骗!

  下了某项决策后,见群臣们反对,又怀疑起来了自我(太不自信),又收回了成命。

  变相的,使得绝大多数的大臣们,拥有了决策权!

  而且,大明朝堂上的大臣们,不仅仅拥有可以议政。

  同时,他们本身还掌握着实权!

  他们要是议不成,可能还会在决策实施的过程当中,用自己手上的权力给你捣乱。

  用自己的权力进行掣肘!

  所以,此时朱慈烺又补充说道。

  “朝堂上的百官,依旧有上奏折提议的权力,但是,一旦朝廷,明发上谕,要求照章办事,那么,诸官哪怕心中不满,也须恪守臣职,仔细办事,万不可在其中掣肘生事,有人若是明里暗里,抵制朝廷明发诏令,本宫绝不轻饶,定当严惩,谁来求情,也绝不放过!”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这……”

  一时间,诸臣们不由得面面相觑。

  交换着意见。

  如果真按朱慈烺这么改的话,那么,日后的大明朝堂,可就成朱慈烺乾纲独断的独裁统治了。(表面上内阁还有六部堂官都有参政议政之权,但这些官员都是朱慈烺提拔的,就似清朝的军机处一样,无非是皇帝的应声虫罢了)

  这对于朝臣们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大明朝太祖,成祖那会,乾纲独断的时候,他们文官过的是啥样的日子?

  谁想过那样的日子啊?

  所以,在交换过眼神后,不少官员跃跃欲试,正斟酌着语言,想要反对。

  而朱慈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