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4章 什么样的忠臣有用?_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腊月初一!

  商丘。

  刚刚率军到达这里清军营中,多尔衮此时,正在听着军报。

  “摄政王,明军这些日陆续南撤,眼下归德府,已经再无一明军,明军陆续撤到了商水,郾城,不过,开封城倒还有明军守着,上面挂着的旗帜,是直豫总督史可法!”

  “史可法?”

  听到这,多尔衮不由一愣,看向了洪承畴。

  “此人如何?”

  “不怎么样!”

  洪承畴露出了轻蔑之笑。

  “这种督师,南朝一抓一大把,平素里无甚作为,自以为临了一死报了国恩,就能全了忠孝之名,实则可笑,只是为个人私计,国都亡了,你个人留个忠孝之名,又有何用?南朝要全都是这样的督师,我大清国就可以轻轻松松,全取天下了!”

  洪承畴这话说得倒是很对。

  历史上,史可法在扬州,完全就是为了死而死!

  作为在扬州城内的最高官员,他在清军围城之后,便不再思考城防,就安心呆在府邸里面,等着清军破城。

  这样的忠臣,有多少,都是累赘,只会导致亡国愈快!

  大明朝要的不是史可法式这种,临了一死报国恩的忠臣,大明朝要的是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这种身处逆境,仍能够不失斗志,在绝境下仍发动百姓,死战不休,死战到底式的忠臣。

  这一点,顾诚在南明史对他的评论非常恰当。

  史可法的一生只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他居官廉洁勤慎,二是在最后关头宁死不屈。至于他的整个政治生涯并不值得过分夸张。明清易代之际激于义而死焉者多如牛毛,把史可法捧为巨星,无非是因为他官大;孰不知官高任重,身系社稷安危,史可法在军国重务上决策几乎全部错误,对于弘光朝廷的土崩瓦解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当下,洪承畴对他的轻蔑,也正是因为,他看透了史可法这类文臣们的本质!

  多尔衮听罢,也点了点头道。

  “确实,此等文臣,不足为虑,传本王军令,先去追击南下明军,再去取开封城!”

  “嗻!”

  一旁的众将纷纷接令。

  喊声最大的乃是许定国!

  许定国现在恨不得南下去砍了高杰的狗头,因为高杰这厮在跑路地时候,还不忘记刨了他在太康的祖坟,老许家百十个坟包,全让刨了个干净,祠堂里面的牌位被一股脑的当劈柴烧了,坟包里面陪葬品也被瓜分了干净,至于尸骨,则不知道让高杰丢到哪去了。

  反倒是跟刘泽清显得兴趣缺缺——刘泽清是曹县人,现在是清占区,可没人能刨他的祖坟,他自然不至于跟明军有那么大的仇怨了!

  ……

  两天后,南京城!

  太子府!

  太子府是由原魏国公府,后来的江南四大名园瞻园。

  朱慈烺是在昨天回得南京,一回南京,他就得知了史可法下令河南三镇南撤,然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