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96章 小年_从赶山开始建农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祥。”

  吴昊知道是啥词,但是他爹念叨的快,兄妹俩对视一眼,根本没听清。

  吴卫国把灶王爷的画像放到用秫秸扎的一只大公鸡上,放在灶台边的火堆里一烧,灶王爷就去玉帝那边报到去了。

  等到年三十,再把灶王爷接回来,继续担任一家之主。

  简单的仪式结束之后,吴昊领妹妹到院子里放鞭炮,点燃之后“噼里啪啦”响。

  家里动物跟“毛了”似的,狗和貂听过炮仗声音,狗趴窝不动,貂又跑进仓房。

  山驴子吓得跑两圈往角落一藏,它们天生惧怕这种声音。

  小豆包不爱玩炮仗,捂着耳朵看鞭炮放完了,进屋上炕,等三口人坐好,她伸出筷子一指:“我要次麦穗饺子!”

  这麦穗形状的饺子,都是高丽娟包的,寓意着丰收。

  其实无论是饺子皮儿还是饺子馅,都是一样的,小孩子就图个稀奇,总觉得这样的饺子更好吃。

  妹妹开口,吴昊就得给她夹饺子,每天吃饭,有一半时间是伺候人家。

  吃完饭和老吴挂灯笼,别说现在,就是以后也不是家家门口都挂灯笼。

  有的人家把灯笼挂在正门上方,可能只挂一个。

  东北有的时候夜里风大,吴卫国准备三个木头杆,两个竖着,一个横着钉在前端,形状如同门框,这样立起来有拉力能结实一些。

  吴昊拿出两个灯笼和绳子还有两个小铁环,他把铁环固定在木头杆侧面。

  穿进去绳子就可以上下收放灯笼,爷俩把木头杆插进大门两侧早就挖好的坑里。

  这个灯笼杆的来历也挺多,流传比较广的,与姜太公有关。

  姜子牙封神之后,发现忘记封自己了,没法子,就蹲到灯笼杆的上面。

  比较靠谱的说法,是从满族传过来的,努尔哈赤祭天用索罗杆,老百姓弄不了索罗杆,就竖个简化版的,慢慢就演变成灯笼杆。

  爷俩挂完灯笼回到屋里,高丽娟在炕上剪挂钱,吴卫国拿小盆和浆糊。

  吴昊把年画拿出来,他还记得前些年,家里没多少钱,有几年的年画都没买。

  妈妈拿着抹布在旧年画表面,细致地一遍又一遍擦拭。

  今年的年画,买得也格外多,吴昊拿起一张《鱼儿肥又大》年画。

  上面是一个胖乎乎乐呵呵的小男娃,坐在绿色的荷叶上,手里拿着小小的钓鱼鞭,另一头是上钩的大红鲤鱼飞上了水面。

  今年不糊墙,年画必须贴,他接过老吴和好的浆糊上炕把年画贴在墙上,新年画和旧报纸一比还有点别扭。

  这个大胖小子成功引起小豆包注意,她含着手指歪头看,半天憋出一句:“他好肥呀!”

  这句话把三口人整笑了,肯定是跟其他孩子学的,有可能听见李二坏说二媳妇肥,她就记住了。

  吴昊拿起第二张年画贴在另一面墙上,这张叫《初泳》,一个年轻的妈妈站在水中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