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736章_天下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允,傅燮子侄,北地泥阳傅氏家族中新生一带的翘楚。与傅燮之子傅玄,同扬名于外。

  “允,见过子敬兄、公瑾兄、德祖贤弟。”

  傅允文质彬彬,一身儒袍在身,执礼在前。

  “平之可算来了,吾等三人等的好苦,快快落座。”

  周瑜吐槽一声,连忙请傅允入座。话说,这傅府与周府相隔并不远,不过区区三百步而已。寻常情况下,两刻钟的功夫就足够了。

  “多谢公瑾兄。”

  傅允再拱礼,幡然入座,而后问道:“不知公瑾兄唤愚弟前来,所为何事?”

  “平之莫要着急,今日非是瑜相请,实乃子敬与德祖请汝一叙。些许要事,事关汝三人,且闻某依依道来。”

  接着,周瑜便将已经理清的头绪,悉数告于傅允。

  良久,傅允才暗叹一声,言道:“原来如此,缊近日来,烦于家事,也未曾过多在意于此。不过想来,吾等必会安然无恙!”

  “嗯?”

  三人一愣,傅允的口气未免也太肯定了。

  周瑜轻皱了下眉头,转瞬舒展开来,问道:“平之,莫非胸有良策?”

  “公瑾兄说笑了,允泛泛之辈,何谈良谋。不过,以允看来,吾等只需紧随大王即可,诸事皆顺!”

  傅允谦逊一句,也向三人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不同于周瑜、鲁肃、杨修三人,自己乃是傅氏子弟。从叔父与大王结八拜之交那一刻,北地傅氏就已经与汉阳高氏绑在了一起。

  自己也是傅氏家族,第二位正式效命于大王的族中子弟。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家族的意向,绝对不能有失。

  北地傅氏沉溺太久了,也是时候在关陇士族中,博得一席之地了。

  而这三人不同,大王虽与蔡邕相交甚密。蔡公也是国朝砥柱,周氏诸长,云集国学,培养门生故吏。

  周氏,与关陇诸士族无异。

  鲁肃,不好说。其并非鼎赫之家,于江淮尚有名声,但放到关陇,不足以提,也就比寒门子弟稍胜一筹。不过,其与周瑜莫逆之交,会是什么心思,犹未可知。

  杨氏就更不用说了,弘农杨氏天下盛族。大王既然决定要开始这盘棋,自是要保证万无一失。杨氏这般大族,纵是明意支持王上,王上也不会全无戒备。

  傅允显然知晓一些详情,周瑜、鲁肃对视一眼,点头相应。

  而后,鲁肃问道:“平之贤弟,肃外州之人,亲朋无几。身处大周,唯赖蔡公倾心相授,王上厚爱提拔,方能有今日之名。国恩浩荡似海,肃自诩忠义之辈,纵万死难辞!”

  鲁肃直截了当的摆明态度,目光直视傅允。

  傅允抬目相对,面容不动,相视良久,这才转头看向周瑜周公瑾。

  周瑜眉头一紧,心中有些不悦,没想到傅允的戒备之心如此之重,连自己都要怀疑了?

  “平之,信人者人自信之!”

  周瑜字字铿锵,顿声措措。

  傅允闻言,心明其意。对于周瑜的戒心本就没有多少,此刻也烟消云散。郭奉孝乃大王心腹之人,当然相信周氏,周氏也未有失信。今日,自己托信于其,想来其亦不会失之。

  剩下的,就是杨修杨德祖了。

  杨修万万没有想到,本来就只是一场议论,现在却演变成了站位的问题。

  站位,永远是考验一个家族能力最严格的问题。一步之差,一念之失,都可能导致千年传承,朝夕覆之。

  不过,虽然不晓得阿翁与大王达成了什么意向,但现在弘农杨氏确切的站在大王之左。

  而且,临行前阿翁又有叮嘱,自己有何惧之。

  “弘农杨氏,从未失信于人!”

  杨修昂起胸膛,紧紧盯着傅允的眼睛,一字一字的道出。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