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23章 犍为之战(32)_天下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面桥架,一捆捆的竹篾带了上来,悉数送到下方。

  其余的架桥,还在继续工作,充实着栅栏之中的沙土。

  约莫至傍晚,天色欲暗之际。

  四丈宽的墙基已已经有了四五寸高,一名名汉子正坐在平坦些的基础上,吃着干粮,喝着温热的茶水。

  几名军吏,骤然出现在眼前,周围的丁壮立马起身,让开地方。

  “老胡,来试试如何!”

  身着铁甲的马超,冲着身旁年岁比自己大上不知多少的汉子唤了一声。

  那屯将二话不说,拔出腰间佩剑,拱手吼道:“军候,多大力?”

  “八成力就行,没掺蛋清,肯定比不上咱关中。”

  “好嘞!”

  屯将双手倒握剑柄,剑尖直指脚下的墙基,抬至胸间,猛吸一口。

  “嚯!”

  “嗤!”

  剑尖刺破夯平的土层,入内八寸,便再下不去。

  马超瞥了一眼,沉吟一声点了下头,勉强说道:“还行。”

  考虑到只是防御蜀兵,再加上地形限制,条件如此,能有这般也算不错。

  “军候,这以后筑起来,倒能抗住冲车。可若是由有投石车,撑不了多少下啊!”

  屯将嘟囔一声,有些不甚满意。

  马超摇了下头,别说投石车了,说不定冲车撞下几下都能掏出个大坑来。不过也无所谓,这里防御的是山林方向,蜀兵想要用冲车撞城,那也得把冲车拉上来啊!

  “行了,这就不错了。一会吾等去东墙看看,那里可马虎不得。”

  “诺!”

  听到马超将去东墙,军吏中负责北墙的队率明显大松了一口气。

  这质量放到关中、凉州,铁定不过关,负责监造的军吏不呗砍脑袋都算好的了。

  拐到东墙。

  马超跳进基坑之中,十几步宽的基坑,竖满了一根根二三丈高被劈开的竹竿。成排成列,一步一根。

  跨过刚钉上的横杆,约有尺高,倒也不耽误通行,头顶上的横竖杆,都暂时没有用木铆钉钉上。

  脚下夯实的城基,踩着就有一种实在感。

  “来,试试,十成力。”

  马超一发话,屯将抬剑蓄力,猛地戳下,径入三寸。

  “三寸,刚刚过!”

  “不用汝说,本军候看的到。干的不错,让后面弄些酒水,赏赐给东城的汉子们。”

  “诺!”

  看到东城墙基的夯筑合格,马超心头也有些喜色,毫不吝啬的赐下酒水。

  没一会,后面拉来足足两缸酒水。

  “二三子,吾等干的卖劲,将军特意赏下的,尽情喝!”

  似乎是民夫的头头,招呼了两声后,闻声围来的壮丁们立即欢呼了几声。

  而后,酒水散下。

  事隔三日,南北两道城墙已经初露狰狞。一根根五六寸粗的树木,斜撑着一块木板,正顶住城墙。尾端处悉数用巨石卡住,一动不动。

  内外皆是如此,足有千余根。将包在城墙外面的木板,结结实实的固定住。而其内,壮丁们正在夯筑着东汉的三合土。

  这筑城之法,并非高诚这位来自后世之人的杰作,而是独属于这个时代的杰作。

  黏土、白石、沙子。

  而在此之前,用的蜃灰,并非白灰。在此之后,用的糯米浆加羊桃藤汁,而非水。

  高诚提供的唯一帮助就是,改进建造工序以及对于人力的安排分配。也就是分工,因为筑城所需要的三合土量非常大,峨嵋山城拌制三合土的工作就是三班倒。

  位于城池后方的拌制工人多达数千人,源源不断的为前方工地提供主要材料,这才能够保证四段城墙的同时进工。

  高诚也不是没有想过用糯米浆和蛋清,但整个周国只有正在完善内部防御设施的潼关是如此。余者,皆依旧制。

  没办法,需要的糯米和蛋类量太大了。

  仅是一座潼关,就耗费了不下十万石的糯米,还有数之不尽的蛋类。

  大周也经不起如此大规模的消耗!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