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4章 公孙度已死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猛料。

  诸葛亮在东海郡,确认了这一切后,当然是快马急报给人在吴郡的李素。

  李素得到消息时,第一反应居然是极为惋惜——当然,他绝不是在惋惜公孙度的死,而是在惋惜自己的情报工作不够好,历史知识也不够扎实。

  谁让他前世没看过公孙度的履历呢!李素只知道历史上207年袁尚袁熙去投辽东时,辽东之主已经换乘公孙康了。但李素是真不知道,公孙度究竟是202~207年这段期间里、具体哪一年死的!

  要是前世读书再细一点,未卜先知,不就能更精准地抓住公孙家父子权力交接的那个出兵良机了么?

  但是后悔也没用,李素很清楚,公孙康肯定封锁了很久的消息,此时此刻,他应该已经把权力抓稳了。

  所以大汉这边,反而不用很急,关键是要自己把准备工作彻底做好、做扎实再动手,已经错过,就不用抢了。

  太史慈、甘宁等将领,纷纷请战,希望立刻用兵,都被李素按住了。

  李素是这么劝诫下属的:“不要急,我军已经错过公孙父子交权的时间点,不差这几个月了。如今刚刚才得到军情,而我军原本都是打算至少明年,甚至是后年初才对三韩下手的。

  眼下军粮器械船只都有准备到位么?没有吧,那还不尽量先筹集充分一点!另外,本相自会派使者威慑公孙康,给他开一个归降的条件,以大军压境吓住他,他肯主动降服,那就最好。”

  太史慈听说这一决定时,急道:“丞相真容那公孙康归顺?”

  李素智珠在握地摆摆手:“只要我们的使者够严厉,公孙康会觉得我军是还没做好渡海战争的准备,在虚张声势。

  那样的话,他不会立刻投降的,反而会不惜一切代价严防汉江与海峡,这种高度紧张的戒备,势必不能持久。等他觉得最危险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松懈的时候,就是我军展开后续的偷袭的良机。”

  太史慈和甘宁听说李素还安排了偷袭的后手,就没再说什么,他们只要执行丞相的命令就是了。

  战争准备的事情自然不用李素亲自操心,他只要关注大战略就行。

  一个月后,徐州这边也做好了基本的调度,坐镇了青、徐已经一年半之久的诸葛亮,亲自南下到广陵渡江,与恩师会面,商讨战略思路。李素在吴县接见了他。

  师徒见面,诸葛亮也不隐瞒自己的疑惑:“恩师为何觉得公孙康此人也会死硬到底,不惜与朝廷一战,以维持其权位?莫非,恩师对公孙康有很详细的了解?

  学生只知公孙度是桀骜之主,不甘人下,但对公孙康毫无所知。然则以常理度之,即使当年骁顽如曹操,兵败身死后,曹昂尚且不敢再有抗拒,何况公孙康呢?”

  李素笑着解答:“我对公孙康也不是很了解,但料敌从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