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541章 袁绍拥立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十人里,有超过二百二十人归顺了袁绍,继续在刘和这儿做官,只有五六十人在袁术控制期间逃离了朝廷,辗转投奔刘备。可见那些“朝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的家伙有多么被九品官人法吸引。

  旧朝廷的吉祥物百官八成都投了袁,这让袁绍很开心,觉得自己愈发正统了。

  刘和称帝次日,就颁布了好几条重要的册封:

  封袁绍为大司马,总统全国军政;封沮授为尚书令,执掌内朝六曹诸事;

  许攸为司空,杨彪继续为太尉。重设御史大夫之职,以田丰为之,主监察百官。

  其余冀州布政使审配、青州布政使郭图、幽州布政使逢纪,均为袁绍帐下谋士升迁兼任。

  而袁绍的三个儿子一个外甥(高干),也各自先担任一州观察使。

  麹义、文丑、张郃、高览分别得前后左右将军。

  外镇将领方面,吕布为骠骑将军,曹操为车骑将军,孙策为卫将军,此三人地位尊崇,以笼络诸侯,但实际上并不带来额外实权。他们的权柄还是靠实际掌握的地盘决定,该领的州牧也继续照样领。

  爵位方面,袁绍本人被创设性地封为公爵,封地为渤海郡,称渤海郡公——这是刘和称帝后,明显改变了汉朝祖制的一个册封。不过,受到的阻力却没有原本历史上曹操封公时那么激烈。

  主要是袁绍也让了一步,没有要求这个“公”设祖宗祀庙。

  因为公爵汉朝虽然没有,但严格来说也不算违反高祖皇帝的白马之盟——白马之盟只说非刘姓不得封王、非功臣不得封侯,至于公爵因为本来就不在汉承秦制的二十等爵之内,压根就没提及。

  都四百年过去了,要学周天子时旧制重设公爵,也不是不能商量。

  曹操封魏公时引起那么大反弹,主要是因为曹操要建立一个“公国”,然后自建宗庙祭祀,那就犯忌讳了。

  袁绍现在暂时退了一大步,他只要郡为封地,不把那个郡改为国,也就不立宗庙,旁人自然不好说太多。

  说白了这个公待遇还是侯的待遇,只是普通县侯封地一个县或者几个县,而郡公的封地有至少一个郡。

  另外,为了运作这一切政治上的操弄,也导致了刘和称帝前最后这段时间里,袁绍的军事冒险变得收敛了一些。他不再给前方派兵孤注一掷扩大战果,也跟他需要分出精力稳住内部、压制反对有关。

  而袁绍成功设立了郡公爵位后,曹操、孙策依然暂时只是县侯,曹操被封为鄄城侯,孙策被封为吴侯(吴县不是吴郡),各领五县和三县封地,分别食邑三万户和两万户。

  袁绍为了换取曹孙的支持,也暗示他们将来只要同心同德好好对付刘备,只要从刘备那儿打下新的地盘,他们也有当郡公的一天。

  虽然曹操和孙策心里很清楚,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