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章五五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2)_十国帝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州、忠州、万州、归州——然而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庄宗伐蜀有成,夔、忠、万等州不作抵抗即投降,本朝对其自有安置刺史、防御使管辖,高季兴索要时,起初为稳住荆南,朝廷允之,然而,“荆南高季兴上言,峡内三州,请朝廷不除刺史”,还说他已安排自家子侄去做刺史了。这就让朝廷就没法儿接受。

  依照惯例,藩镇下辖多州时,节度使所在州为治州,其它州为属州,节度使定是兼领治州刺史的,如此一来属州的刺史由谁任命,就值得品味了。一般而言,节度使若要彻底掌控藩镇,与朝廷相抗衡,就会让自己的军将、幕僚亲信去担任属州刺史,若是朝廷具有对藩镇的掌控力,就会直接任命属州刺史。

  李从璟出任卢龙节度使时,虽说对檀州刺史等官职有过插手,但那也是他将官员推荐给朝廷,再由朝廷来任命。

  有唐一朝,地方确立的正式行政体系,一直都是州、县两级制,而从未是藩镇、州、县三级制,无论是直属州还是藩镇属州,朝廷都是可以对其军政事务进行直接领导的——当然,藩镇势大时,能不能领导是另一回事。

  李从璟等人在讨论高季兴时,高季兴也跟幕僚聚在一起,在谈论这位即将抵达江陵的秦王。

  对以何种姿态来面对这位即将到来年轻的秦王,南平王府的幕僚中一直存在两种意见,这两种意见大相径庭,内容也不难猜测,无非有人说要手腕强硬,让这位秦王知难而退,另外的人则说秦王不好惹,最好还是配合、服软点的好,两派争吵得不可开交。

  高季兴见李从璟前脚都要到江陵了,幕僚们的意见还不能统一,心下烦躁得很。想想也不难理解高季兴的心情,如今的形势,可谓是都火烧眉毛了,幕僚们还在争吵,又让他心情怎么平静得下来。

  对这位即将抵达江陵的秦王,高季兴是早有耳闻的。秦王安定渤海、平定契丹的壮举且先不去说,那些对高季兴而言都太远了些,不能给他直观认识,况且高季兴也没将尔等小国夷族放在眼里。

  纵观往事,那契丹小贼虽说老是喜欢南下,但哪一次不是被中原军队打得狼狈退回?现今的大唐虽说乱了些,藩镇战力也是良莠不齐,但对付一帮只会游猎的蛮族,还是手到擒来。随便遣出一支军队,揍这些蛮夷都能揍儿子似的。

  真正让高季兴忌惮的,是李从璟早先首破大梁,去岁又首破洛阳的事迹,这两件事随便单拧出来一件,都足够让人胆战心惊。然而要说对高季兴冲击力最大的,还是李从璟教训濮州李守敬这件事。

  银枪效节军,那可是杨师厚留下的精兵悍将,在李从璟手底下连守城都没守过三日......最让高季兴毛骨悚然的是,数千精卒、数万家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