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章十五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6)_十国帝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竟读过几本圣贤书,此生也见过太多天下苦难之象,焉能无动于衷?

  因此,他屡有谏言。

  可惜,权臣当道。

  安重诲嚣张跋扈之气,数月来与日俱增,朝政大事多出其手,多有遭人诟病之举,然而李琪无意与其争锋,也争不了。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目下李琪虽不能择主,却能把控事主的程度。事主之法,有披肝沥胆奋不顾身,愿以死报君恩者,有尽忠职守、兢兢业业者,有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者。

  为臣者事主到何种程度,取决于多方面,究其根本,则在臣子品性与君主态度。

  李琪自然不可能为后者,但要成为前者,却又受限于客观条件。

  一大把年纪了,还在朝堂上站着,屡有谏言,不受权臣待见,很不容易。如果只求富贵,李琪用不着这么不容易。

  士子之志,上辅君王,下安黎庶,青史留美名。

  李琪受皇恩,稍见明政,想以残躯报效国家社稷,无奈受阻于权臣,只能退而求其次,却又不甘如此——他已无太多时间可供观望、徘徊、浪费。

  因是,这些日子以来,李琪倍感痛苦,日日如受煎熬。

  窗口的风更大,如针刺骨。李琪眉头紧锁,思绪万千,对此浑若未觉。

  院中有寒梅,生长正好。

  “冬日将至,寒梅将绽。”李琪心里默默念道。

  他忽然转过身,来到桌前,目光落在一本册子上。此册是他从中书省抄来的一份奏对备份。

  《十难十对策》。

  李琪拿起《十难十对策》,一字字认真读过去。良久,喟然一叹,自我呢喃:“虽已观之十数遍,每每再阅,仍难免惊艳。洞悉时局、明见社稷能如秦王者,朝野上下恐怕再无一人,秦王真乃有王佐之才”停顿片刻,李琪摇头改口,“不,是有明君之姿!”

  李琪想起前厅那位宫中使者,在他进屋之前,低声对他快速说过的一句话。那位侍者说:“秦王殿下对李大夫可是抱有厚望呢!”

  重新回到案桌前,李琪再度提笔。

  今日之上书会有何用处,以李琪的资历与见识,焉能琢磨不透?

  任圜推举他为宰相,安重诲推举崔协为宰相,这件事闹了多日了。

  今日朝议罢了,李嗣源将任圜、安重诲、李从璟都叫走,会不会提起此事,是不是就是为此事?

  李嗣源让他写这份上书,是不是同时也让崔协写了?其目的,是不是为的就是对比斟酌谁为宰相?

  正因李琪猜得到答案,所以在方才下笔时,他所写内容都显中庸平淡——他不愿也不想与安重诲撕破脸皮。

  然而要他辜负秦王厚望,他又岂能无愧!

  秦王与安重诲之间,不是孰大孰小、孰强孰弱的问题,而是两人原本就没有对立的必要。身为李嗣源膝下最为年长、最有作为的子嗣,将来继承皇位本是顺理成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