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章八十九 指点江山大志显 生子何如孙仲谋_十国帝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酒壶,他仰脖大饮了一口,豪气的一挥手,将酒壶递给李嗣源,道:“爹,伪梁势微,平灭只在反手之间,何其易尔,不足为夸!要青史留名,供后人评说,当有卫霍之功,封狼居胥,亦当有秦皇汉武之雄,定宙宇,威四方!”

  “哈哈……我儿之志,何其壮哉!”李嗣源大笑,接过李从璟的酒壶牛饮一口,又问:“那依我儿之意,当今天下,大势如何?”

  李从璟面对栏杆而不去扶,昂然而立,看向远方辽阔而苍茫的天地,道:“当今之世,群雄并起,诸侯争霸,其势比之春秋战国,不让分毫;更为我父说,当今天下,十国鼎立,神州破碎,四夷意动,各行征伐,门阀接踵崩塌,草莽争先而起,战火无一刻消停,争霸无一时休止。天下枭雄,莫不视礼仪若无物,弃道德如敝履,大争之势比之战国犹有胜之!然,天下虽大,在我眼中,强不过四国,锐不过四军,若想天下一统,重中之重,当在败此四军,灭此四国,而后有功成名就之身,彪炳史册之能!”

  “何谓四国,何谓四军?”

  “四国,北有契丹,南有杨吴,眼下有唐、梁。此四国,皆为当世煊赫之强国,此四国之军,皆为能征善战之军!”

  “唐、梁雄则雄矣,契丹、杨吴之流,也能谓之强?”

  “父亲有所不知。契丹之族,因居北方苦寒之地,出英勇善战之民。草原之族,幼儿识马,孩童知箭,视马背若家室,拿刀弓如常服,譬若荒原野狼,生而能袭羊。一旦雄主生,则为祸甚大,而若能仿汉习文通商,则有马踏中原之虞!”

  李从璟继续道:“杨吴之国,起于唐末烽火烧九州之时,征战江左而无人能挡,若干年来,大才辈出,人杰不断,先有吴王杨行密,后有权臣徐温,今又出奇人徐知诰,皆是治国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何能小觑?况且杨吴坐拥三十余州广阔之地,手握江淮渔盐之利,而韬光养晦,富民强军,数十年来与中原秋毫无犯,岂非狼子野心?更有甚者,自有唐以来,江南日渐富庶,农兴商盛,扬一益二,何是浪得虚名!黄巢作乱唐室至今,中原烽烟不息,而唯独江左独安,上至世家大族杰出之辈,下至黎民百姓手工之材,莫不争先恐后涌入江左,杨吴如何能不强?其国无雄主便罢,但有雄主,岂非不能问鼎中原,与我等共逐鹿乎?”

  李嗣源大惊大愕,他没想到李从璟对天下局势洞若观火至此,心中极为震撼,此时见李从璟论说的头头是道,心中已是认同了七八分,这便又问:“四强固然强,其他六国如何?”

  李从璟大袖一挥,目光炯炯,眼神睥睨道:“西南蜀国,偏安一隅,自困之地,兵弱主昏,守成尚不足,谈何进取!湖南马楚,一群鼠目寸光之辈,勇争于内而怯战于外,土鸡瓦狗耳,何足道哉!岭南之地,土无长物,国无长材,其主所以能有一地者,列国不屑取耳!”

  “东越、闽南、荆南之地,国小民弱,争一地之利或能为之,但言吞吐天下之志,何异于蝼蚁撼大树、飞蛾灭烈火?若要征伐,反手之间,以偏师即可平之!”

  李从璟一番话,让李嗣源立即酒醒了大半,他看着此时一腔豪情尽显的儿子,那棱角分明的侧脸,竟是别有一番雄姿英发之态,让他看在眼里,心中都涌起一阵惊涛拍岸般的大浪。

  这个仿佛昨日还在牙牙学语的幼儿,是何时已经有了挺直的身姿,宽阔的肩膀厚实的胸膛,如鹰似电一般的眼睛?从璟我儿,你的胸中有一副怎样波澜壮阔的江山画卷,你的肚中有多少在翻滚如这涛涛黄河之水的浓墨,你手握长槊横刀立马征战于沙场时,心中又有着多么惊人的志向?

  从璟我儿,你长大了。天空何其广阔,大地何其浩淼,当任由你纵横驰骋!

  生子当如此。

  ...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