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章 田里的龙虾让人头疼又美味_生活在农村的咸鱼明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知道啦!”

  很快,两个人将一包辣条吃完。

  李闲鱼跨上摩托车,说道:“我先把摩托车骑回去。你写作业去。”

  凌小月道:“明天周六不上学,明天再写。我和你一起过去。”

  李闲鱼想想,明天好像的确是周六。

  那好吧。明天再写作业。

  凌小月也跨上了摩托车。

  李闲鱼载着凌小月回到自己家里。

  村子里有专门供摩托车通行的路。

  路面宽一米左右。可以直接修到自己家门口。

  将摩托车停靠好。

  老爸老妈都不在家,应该是到地里干活去了。

  “走,我们出去看看你李叔叶婶,还有你爸他们在干嘛?”李闲鱼说道。

  凌小月点头,“好。”

  两个人走出院子。然后去往老爸老妈,还有凌忠池可能在的地方。

  先在一块水田田坎上看到了凌忠池。

  这块水田几天前刚犁过,且已经蓄了水。

  凌忠池正沿着田坎查看,应该是在检查有没有漏水的地方?

  因为田里有龙虾,最是喜欢在田坎上打洞。

  往往总是将好好的田坎打得千疮百孔。有少数甚至会直接将田坎打穿,这样便会漏水。

  龙虾虽然是一种很美味的食材,但却没少让村民们头疼。

  尤其是以前。

  因为以前没有吃龙虾的习惯。龙虾在村民们眼里,纯粹就是讨人厌的东西。

  虽然也有人吃。但吃法很简单,就是直接将龙虾肉拌上芡粉,然后油炸了吃。

  虽说味道还行,但喜欢吃的人不多。

  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吃龙虾变得流行起来。

  龙虾的做法也丰富了。麻辣龙虾、蒜泥龙虾、香卤龙虾等等。

  做法一丰富,龙虾瞬间就变得美味起来。

  喜欢吃的人越来越多。

  丰富的做法也传到了村子里面。

  村民们不知不觉间,也就同样喜欢上了吃龙虾。

  所以,现在龙虾虽然同样让村民们头疼,但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完全讨厌了。

  因为时不时整点龙虾回去美美的吃上一顿,那也是不错的。

  外面那些城里人去买龙虾,还要十几、二十几,甚至是三十几块钱一斤呢,很贵的。

  这让村民们心里莫名有些舒坦。

  “凌叔。”

  “爸。”

  李闲鱼、凌小月二人先后喊道。

  凌忠池抬头看到二人,笑道:“你们回来了。小鱼,麻烦你了。今天晚上在我们家吃饭。”

  李闲鱼点头,“好的,凌叔。徐婶先前也说了。”

  凌忠池道:“那就好。”

  李闲鱼、凌小月二人走到田坎上。

  李闲鱼道:“凌叔是在看有没有漏水的地方吗?”

  凌忠池点头,“这块田以前漏过很多次水,都是龙虾打洞打穿的。这两年我们村子没少吃龙虾。但龙虾数量似乎不仅没见减少,反而还在持续增多。”

  李闲鱼笑道:“龙虾的繁殖能力相当强。我们吃得再多,估计也难以把它们越吃越少。”

  凌忠池点头,“它们的繁殖能力的确很强。”

  凌小月道:“这也不是坏事嘛。这样我们就一直都有龙虾吃了。我喜欢吃龙虾。”

  凌忠池、李闲鱼二人都哈哈一笑。

  这样说倒也不错。

  虽然龙虾的破坏能力很强,但也只是破坏田坎而已。

  对于稻谷本身并没有破坏。

  田坎被破坏了,及时发现将其补上就行,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所以,有龙虾其实也好。

  将田四周的田坎都仔细检查了一遍,没有发现有漏水的地方。

  这是好事。

  明天这块田就要栽秧子了,可不能漏水。

  “走吧,我们回去了。准备吃饭了。”凌忠池说道。

  “我爸妈他们呢?”李闲鱼问道。

  “他们刚才在尖角土那边补苞谷苗。现在应该已经回去了。”凌忠池道。

  尖角,一块地的名字。

  在村子里,每一块田地都有自己不同的名字。

  苞谷,便是玉米。现在地里的玉米苗已经有二十厘米左右高了。

  因为一些原因,有些玉米苗没有长起来,或者死苗了。

  这就需要补苗。

  原来老爸老妈之前在尖角土那边补玉米苗。

  既然现在已经回去了,就不用再去找他们了。

  ……

  非常感谢,子瞻2017的100币打赏!

  这是乡下的老朋友了!

  欢迎老朋友!

  ……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