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七十三章父子兄弟_一世骁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调度,如何安营扎寨,如何行军布阵,如何转运粮草,光是处理这些事就需要丰厚经验,以儿臣之能,怕是连千人之兵都带不好。这一点元槊倒是有些进步,他先是随三郎在寿州大战,后来又独自领兵前往江南,已经有名将之风了。”

  “哈哈哈哈,元槊日后,定然是你的得力臂助。”

  道君皇帝听着太子夸赞齐王还是很满意的。

  至于齐王在江南领兵的内情他自然也是知道的,但他满意的是太子并没有特意点出齐王尚没有统领大军之能,之所以能在江南建功首先是因为傅三郎把敌军主力全歼。

  次则还是傅三郎在他出兵之前就已经把战略规划好了,并派遣幕僚协助。

  这些其实都瞒不过道君皇帝。

  他满意的是太子没有强调详细情况,在皇帝面前贬低自己的兄弟,抬高自己的亲信。

  虽然都是实情,但有些实情其实没必要提及,心照不宣就好。

  而且为君者要学会不偏不倚,也同样要学会平衡之道。

  就比如这件事上,傅三郎已经立下大功并且是太子的亲信,这时候需要做的就是扶持另一人来防止傅三郎一家独大,这就是平衡。

  而齐王很明显是个还不错的人选。但这个人选其实也是含有一定风险,毕竟齐王也是皇子,从法理上来说是能够跟太子殿下争夺储位的人。

  这个时候考验的就是太子的胸怀和气度。当时虽然下了圣旨,但太子殿下其实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性的执行。

  也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但赵元檀的选择服从旨意,也就代表着他明白上京方面的考虑。

  道君皇帝自然是没有扶植齐王跟太子争权甚至争储的想法,但还是想让儿子们都能成器。

  更希望他们兄弟之间能够兄友弟恭,。

  目前来看,无论是太子还是齐王,甚至包括其他的皇子,最少在这件事上还是令他非常满意的。

  “那大郎以为,成浚逆贼之乱,该如何着手?”赵令渊继续考校道。

  赵元檀斟酌片刻后说道:“回阿耶,儿臣看过战报,吴逆作乱,不过事涉江淮两地,而红莲作乱,四处流窜,川、楚两地多山,水路纵横,现在又有水军之利,武康好虽然用兵老道,但毕竟兵少,又无名位统摄诸军。儿臣以为这第一是要增兵,如今江南事定,可令神策、神武、龙捷、虎翼、龙武五军为援军,至于原本为平灭红莲军所整训的归正军,可暂时留守淮南,令淮南的安国军、广锐军先调去江南坐镇,以防江南复叛...”

  “还要授予武康侯节制两大都督府之权,楚王叔名位高重,相比不肯受武康侯节制,可调任楚王叔为安州都督,与武康侯对调,武康侯为襄州都督,自然可以顺利成章调动辖下军州,而荆州都督王鹤臣虽然是老将,但性情温顺,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