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四章北伐中原?_一世骁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边传来消息了,是武安侯从江南回转,率扬州之军前来援救寿州,只知道都是骑军,应该在一万以上,现在应该在对岸找渡口了。”

  “武安侯傅津川?”

  薛长庆一听道这个名号可是颇有些兴致。

  如今不管是大晋还是青唐,亦或是北境,提到武安侯傅津川都不得不赞叹一声。

  百战骁将。

  自十六岁戍边至今不过五载,大小百余战,未尝一败。

  但在薛长庆看来,这武安侯名头虽大,不过比其他来,不过是得了个好出身而已。

  薛长庆十五随伯父从军,在陇右也是大小数十战,战阵之上同样未逢敌手。

  宣嘉十二年镇国公徐兴宗为陇右节度使,率军出击青唐,结果被杀的的大败而回。

  幸亏薛巨鳞率军及时接应,才挡住了青唐大军。

  可青唐大军即便是碰到薛巨鳞的接应之军,就退走了吗?

  事实上,远非如此。

  当时徐兴宗率前军被青唐名将野利恭禄所破,狼狈逃窜。作为节度副使的薛巨鳞收拢溃兵,驻扎在承风岭,利用泥沟自我防卫,而青唐大军屯兵高岗,居高临下地威压晋军。

  那时晋军经历过大败,士气沦丧,关键时刻是薛长庆请命,率领五百敢死之士,夜袭青唐大营,杀的青唐军大乱,营中自相踩踏,死者数千人。野利恭禄是无奈之下才退兵的。

  然而这样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战斗,却没有给薛长庆带来该有的名望和权位。

  随后不久他叔父就因为镇国公徐兴宗的推诿和构陷而下狱,他的战功自然也没有人愿意去替他争取。

  所以对于当朝勋贵,薛长庆自然是不太看得上的。

  薛长庆自觉,换成他在那个位置,须不比姓傅的差。也能拿个爵位来!

  而现在两军对阵,能跟名满天下的名将对阵,甚至有机会击败他...想到这里血气翻腾。

  凡有血气,必有争心。

  都是沙场搏命的武人,若没有这等跟天下英雄争锋之心,那还造什么反?

  “长庆。”

  “在。”

  薛长庆听到伯父唤他之后立马缓过神来应声道。

  “你率所部骑军,加大巡察的范围和次数,一定要严密监视官军动向,不能放他们过河。”

  “诺。”

  “王将军。”

  “末将在。”

  王炀听到点名之后也抱拳应道。

  “你率所部三千步军,就驻扎在芍坡南面。随时准备支援淝水沿线,并且要守住我军粮道。”

  “诺。”

  “长丰。”

  “在。”

  “命令探马随时关注正阳的动静。”

  “诺。”

  薛巨鳞觉得自己的布置已经很严密了,可即便如此,他还是有些放心不下。

  毕竟此次要面对的是未尝一败的武安侯傅津川,只要让对方的骑军过了淝水,对于全是开阔地的寿州一带,没有江河水道所阻拦,对于官军骑兵的优势极为明显,对于叛军来说情况也极为不利。所以首选还是要把官军挡在淝水以东,并尽最大的可能攻破寿州城。

  只有破了寿州才能北攻下蔡,渡过淮河,顺着颍河北上中原。

  这是目前唯一的胜机,虽然渺茫但到底还有那么一丝机会。

  但若是官军骑兵过了淝水,还是要做好这个准备,毕竟料敌从宽

  正思索之间,大营来了信使。

  吴王召见。

  听到这个消息的薛巨鳞把军务交给其弟薛巨成后,立马就带着亲兵直奔寿州大营而去。

  进了吴王的中军大帐这才知道,原来是红莲军来人了。

  给薛巨鳞介绍情况的是参军钱络。

  “红莲军的意思是,要咱们这边攻城不顺,可以放弃进攻寿州,不跟官军主力对战,向西去唐州邓州,与他们汇合,然后两军合流,有二十万大军,北伐中原...”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