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八十八章 牦牛骡马_汉中王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且心思缜密,显然是个人才,值得重用。

  虽然现在董和是个议郎,基本上也就是个闲职,但是经过此事之后,荀彧已经有意任以实事,当然,这还要征求汉王的同意。不过荀彧看上的人,刘征又怎么会不同意?

  于是荀彧将此事在尚书台公议之后,便令董和来主办。

  董和得到实际任用,自然更是干劲十足,用事更加勤谨。

  谒者仆射费诗听闻了此事之后,对董和道:“幼宰可知牂牁之民,役有骡马乎?”

  董和从来没有去过牂牁郡,当然不知道,听得费诗提起,于是赶紧相问,方知这骡马亦如牦牛,正是山民负重役使之畜!

  骡子其实早在春秋战国便有,不过当时被视为珍贵动物,只供王公贵戚玩赏用。直至宋代尚不多见,明代以后方大量繁殖作为役畜。

  但是恰恰是在牂牁郡,就有骡子,这也是因为牂牁郡多山,于是便被山民加以使用,这才稍稍普及。

  《本草纲目》有云:“骡大于驴而健于马,其力在腰。”

  骡子是驴和马的杂交产物,有个比较大的缺点是没有后代。

  但是其有点也是极其明显,“大于驴”而“健于马”。比驴更大,比马更强健有力。

  母驴和公马所产为驴骡,公驴和母马所产为马骡,亦可称为“骡马”。

  骡马生命力和抗病力强,体质结实,肢蹄强健,富持久力,易于驾驭,使役年限可长达二三十年,役用价值比马和驴都高。

  和牦牛一样,这骡马也是善于负重走山路。

  董和听了费诗的话,当下大喜,为求更好的改善运粮办法,于是便也将骡马推荐给了荀彧。

  荀彧得知之后,只说此事全由董和督办,董和自然更加用心。

  于是董和即从邛崃购进了千头牦牛,也从牂牁买进了千头骡马,同时也征募了役使之人。

  较计此事,尚在刘征刚从成都出发之时,可见荀彧真算是未雨绸缪。

  刘征在武都合兵,张绣领兵赶上,接下来便是等候粮草送来,刘征也要详细计议用兵之事。

  正当刘征与众将商议进军方略之时,便有押粮军校来报,言蜀中粮草已经送到。

  听到军校来报,所有人都是惊讶不已。

  刘征问军校道:“为何竟如此之快?”

  军校回报:“此次只送来两万石粮草,其余尚在后队。”

  在刘征看来,粮草数目并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会这么快?这比刘征预计的时间至少提早了一倍!

  “虽只有两万石,却也不至于如此之速,究竟是何缘故?”刘征不禁问道。

  军校于是回话道:“属下也很惊奇,此次令君大人遣送的粮草用的是‘牦牛骡马’,属下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运粮办法。”

  众人听了这话,更是惊奇不已,刘征按捺不住,于是立即领着贾诩、徐庶等众人出来仔细观瞧。

  当亲眼看到牦牛骡马的时候,刘征才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文若这真是神来之笔啊!牦牛骡马,牦牛骡马……”

  刘征沉吟良久,心中暗自惊奇,莫非后世所谓“木牛流马”正是这两种牲畜?

  哈哈!倒还别说,真有这种可能!

  “木牛流马”,“牦牛骡马”,这二者读音极其相似,且正是蜀中所产,取来一用当然也在情理之中!

  时间一长,以讹传讹,难免走形变样,或许“木牛流马”之说正是讹传“牦牛骡马”也未可知啊!

  否则何以解释后来便没有了这两样东西呢?还有何以解释这“木牛流马”未能流传益州之外呢?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