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八十七章 宴会_平凡的明穿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人物一个一个的都来了。头一位自然是县丞了,朱元璋为了节省费用,规定方圆不到二十里的地区不设县丞,类似上元县的大县则可以设多位,其余几个在别处,而这位县丞相当于后世的常务副县长或党委书记。

  县丞居于县令之下,主簿之上,像个夹心饼干,自古以来就是个颇为尴尬的官职,像个隐形人似的有职无权,但是在明代,因强力结构锦衣卫东厂之类,县丞渐渐按照惯例,很多人都负有秘密使命。

  第二个来的是主簿,大约相当于后世的秘书长或办公室主任,乃是最低级的事务官,辅佐县令治理政务,手里颇有实权。大概县太爷要打点御史的款项,得从他的手里垫付或干脆找个机会报销,因此他手里提着一个沉甸甸的包裹。

  第三个进来的是本县宗师,乃是徐灏童年好友之一,年轻时熟读四书五经,年长后又去了辽东留过学,带回来一些“新思想”,只要一提起辽东的事,马上口若悬河的讲个不停。

  宗师很推崇徐灏的讲究卫生和锻炼身体的观念,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起来在花园打太极拳,非常反对随地吐痰,说这是百病之源。每次当他一说我在辽东的时候,大家就知道他要说什么了,一准又是吐痰的事儿。果然他说道:“随地吐痰是不好滴,今年我们县要发布告示,晓谕百姓,随便吐痰犯法,犯了法得缴纳罚银。”说完,他摸出一个手帕,很文明的把痰吐在上面,然后谨慎的包起来。

  接着进来的人越来越多,管缉拿盗贼的典吏,管治安的巡检以及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嘻嘻哈哈的,愁眉苦脸的地主乡绅。原则上六房科长们是不能升为官的,一辈子的小吏,所以他们没资格赴席。

  这帮人互相打躬作揖,或握手拥抱,乱哄哄的叙旧,然后都走进了花厅里。

  不过高老太爷还没到,宴会无法开始,这高老太爷可是上元县的第一块金字招牌,他家在前朝几代为官,家有良田千顷,本人是元末的举人。可是突然间天下风起云涌,改朝换代了,老朱同志最痛恨前朝的官宦,何况还是个鱼肉百姓的大地主,不许这些人科举做官。

  所以高老太爷时常发牢骚,说朝廷若要是允许他赶考,说不定就会考中个状元。是以他对明朝什么都看不惯,好像天下出了任何坏事,都和他没考中状元有关。

  两个儿子却都做了不小的官,大儿子因家里有钱不屑于贪墨,一路官运亨通,如今做了工部侍郎。二儿子也做了几任县令,只有三儿子高老太爷认为不争气,没有科举做官。

  即使如此,也算是县里最出色的人物,年轻英俊,风度潇洒,手头很宽,花钱如水。不过人家也能赚,最先跑到海外做起了贸易,最近又开了钱庄,据说日进斗金。

  凡是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