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五十五章 娱乐活动_平凡的明穿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有意模仿天空的颜色作成的,触目那么美,人类语言文字在此种情形中显得贫弱而无力,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我又摘了一朵带着露水的蓝花,当我感觉到这也算是一种生命体验时,我眼睛已湿,当我觉得这不过是一种抽象时,能听到自己内心里的哽咽,我低下了头,原来这就叫做“人生”。

  徐灏住进了城内,把改名为徐烬的嘎子送去了海军学院,为了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很是琢磨了几天。

  其实辽东除了一年四季辛勤琐碎又平凡安宁的实际生活之外,精神上也不是没有盛举,就拿大-连来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了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等等。

  就说唱秧歌,徐灏一直以为是近代东北才出现的产物,谁知在明朝就已经有了,而且遍及大江南北,据说还是在南宋时期诞生的,百分之一百的汉族习俗。

  民间的农民在插秧、拔秧等农事过程中,为了减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之苦,所以喜欢唱唱歌曲,渐渐就形成了秧歌。

  有鉴于此,徐灏干脆组织人手去各地采风,然后让学生们下乡去推广。他记忆中的东北秧歌有龙灯、旱船、扑蝴蝶、踩高跷,秧歌队的服装色彩非常的丰富,多以戏曲服装为主。

  至于跳大神貌似是借鉴了北方的巫舞,与蒙古和女真人的萨满教很有些渊源,说是封建迷信吧,也不尽然,就和汉族的符印、易经、占卜等一些习俗一样,广泛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与其说是封建迷信下的产物,还不如说作为一种信仰的产物,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时期,给予了人们战胜自然的信心和理论,很多现象连后世的自然科学都难以解释明白,在治病占卜等方面确实有一定的效果。

  徐灏是无神论者,也推崇儒家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因此不会全盘否定并在明朝坚决抵制,那不过是秀了现代人的优越感而已,实际上根本于事无补,成熟的作法是加以引导和控制。

  举一个例子,有支船队即将启程时,拜了妈祖庙求得了护身符,在大海上遭遇了暴风雨,幸存者漂流到了一个荒岛上,当时这些人走投无路想在海边自杀,忽然他们的幻觉出现了妈祖以及护身符,最终坚持了下来。

  所以说当人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打击,困难,生病或对未来不明确时,往往古老的封建习俗可以让人们减轻恐惧感,给人心理上的慰藉,增强了信心。不是说当得了癌症后,放弃抵抗的人往往活不久,而乐观向上不把癌症当回事的人,则能健康的活下去。

  此外神灵祖先也是中国人反抗封建统治和抵御外寇的强有力武器,比如东汉末年太平道的张角,利用符咒给穷苦百姓治病,联络四方发动了黄巾起义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