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五十章 嘎子_平凡的明穿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海关沈阳,以时下的条件永远比海运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不受季节的影响。当然。如果辽东粮食做不到自给自足的话,等随着海运的萧条,将来就会被朝廷捏着咽喉了,群臣并非没有这方面的长远考虑。”

  朱巧巧冷笑道:“我就知道没安好心,见这里越来越兴旺,就要想着制约,可惜他们低估了辽东的黑土地,竟比得上两广两湖了。”

  徐灏点点头,说起来早在洪武年间原武(今河南原阳)黄河决口以来,造成会通河大面积淤积,黄河水自此南迁,令河南独自承受着水患。开封动辄遇到水灾,漕运的不通也令开封不见繁华,这是朱元璋放弃迁都开封的一个原因,同样长安和洛阳也各有各的弊端。

  去年八月黄河发水,开封受灾,毁坏城墙二百余丈,淹没农田七千五百余顷,百姓受灾者达一万四千余户,朝廷派遣工部侍郎张信前往,徐灏就在那时和他一起离的京,在受灾最严重的村镇停留一段时间,而此张信非彼张信。

  洪熙初年就有官员纷纷奏言,议开河运济,让黄河古道畅通,当时朝廷正在修复山东德州这一条南北运河,朱高炽不愿劳累百姓,在说当时大战刚停,民怨沸腾,所以不予批准。

  洪熙九年二月,济宁府同知潘叔正奏陈:“会通河全长四百五十里,而淤塞处不过三分之一,浚而通漕,不仅可免百姓转运之劳,实国家无穷之利。”

  朱高炽也认为是时候了,遂命工部尚书宋礼,都督周长前往查勘,又命工部侍郎张信视察开封水灾的原因,准备疏浚黄河故道。

  这一下两处工程需要动用民丁四十余万,堪称大工程,对此徐灏坚决赞成,任何有益民生的事都得做。

  至于漕运改内河而罢海运,这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海运的运费和消耗大,距离长风险大,受天气影响也太大,永远无法和内河相比。

  当然朝廷也无不用漕运钳制辽东的打算,可是朝中大臣不知道,辽东的耕地可以利用到接近四分之一,在后世拥有全国百分之十七的耕地,就算没有轰轰烈烈的开发北大荒运动,仅仅以现有的田地养活现有的人口,其实早已绰绰有余了,无非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罢了,年年哭穷年年需要粮食。

  这时代没有人研究耕地,徐灏是唯一清楚松辽平原、三江平原,山前台地以及山间盆谷地,绝大多数属于黑土、黑钙土、草甸黑土和草甸土,有着深厚的暗色表土层,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丰富,肥沃的耕地集中且连成片的分布,几乎全都是最好的良田,乃是中国最好的一熟制农作物的生长地方。

  天气也是关内人的最大误解,并非是常年狂风暴雪,而是四季分明的风水宝地。辽东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南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