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三十八章 锡兰_平凡的明穿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的贸易属国和重要的补给基地。

  进入印度洋的第一站是锡兰,印度洋三面被大陆环绕,东面是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北面是印度次大陆和西亚中东等地,西面是黑色的非洲大陆,宛如一个巨大无比的内湖,自古就是各国互相来往的天然通道。

  由于特殊的地理构造,印度洋夏季被顺时针的季风环流,冬季则反之,是以展开风帆顺时而动的话,会很轻松的抵达目的地。所以印度洋到目前为止依然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域。

  诸国间舰队、商团、使者、学者、僧侣等东西往来,南北交纵,被当地人称为“繁荣之海”。

  中国商人一般很少出马六甲,因通过暹罗能购置所需要的商品,而且印度洋的贸易航线基本被阿拉伯商人所垄断,很容易遭到围攻和敌视,即使出来最终目的地也是印度,无需再继续前进,除了回族商船以外。

  这段旅程可谓是十分惬意,顺着季风一路向西,船员们安逸的欣赏美丽海景,印度,波斯、阿拉伯和中国有着上千年的来往,许多著名国度和城市闻名已久,上上下下无不满怀期待

  锡兰国即是后世的斯里兰卡,因主体民族僧伽罗族的意思是狮子,中国又称其为狮子国,海岛和印度之间只隔着浅浅的海峡,受到文化影响和人口迁徙都极为方便。

  印度阿育王推广佛教后,锡兰遂成为最坚定的佛教国家,她也是缅甸暹罗等国佛教的母源国。当年唐朝玄奘大德高僧在印度修行时,专门去过锡兰学习佛法,仅王城方圆百里之内,拥有佛寺数百座,僧侣两万人。

  锡兰受到颂扬和平的佛教文明影响至深,但同时因印度人传统的印度教,宗教矛盾也带来了侵略,印度泰米尔人建立的朱罗国曾一度征服了锡兰岛,后来逃亡的僧伽罗人请来三佛齐国的援军,复国成功。

  如今泰米尔人依然占据北方,僧伽罗人在南方,南北两国已经僵持了数十年。

  晚饭后,徐灏在船上散步,看到礼部官员正在准备一块巨大的石碑,这一路上少说也送出去了十几块,所以他也不以为意,驻足片刻就走了。

  上面的文字用汉文、波斯文和泰米尔文三种印度洋一带最通行的语言雕刻,其中泰米尔文是通过印度商人书写的,大概意思就是奉天承运,洪熙皇帝什么的,祈祷两国和平永固,旅人平安云云。

  没想到抵达南部加勒港后,官员们很是热情的上岸把石碑竖立起来,吸引了很多商人百姓围观,这引起了国王亚烈苦奈尔的不满。

  徐灏和官员明显犯了外交上的疏忽,也是这一路太过顺利的原因,没有认真考察当地形式。

  南北两国处于敌对之中,僧伽罗人是最虔诚的佛教徒,而亚烈苦奈尔却不怎么信佛,和印度人一样是个多神论者,因此受到了国民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