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洋_平凡的明穿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们不适应气候环境,你抓进时间继续搜购药材香料,我不想看见大规模的疫病发生。”

  等沐皙出去了,徐灏处理完手头上的公事,起身走到窗户边眺望远处的碧海蓝天,带着咸味的海风吹来,一时间心旷神怡,没有人知道他借朝堂强烈要求出兵攻打南安的良机,率船队出海名为援救占城国,实为开启筹备已久的下西洋。

  徐灏不会为了宣扬天朝国威,出于政治目的而出海,一切以低调开辟海上的贸易路线,建立殖民地口岸为目标。

  几年来因为朝廷的默许,倭寇的近乎绝迹,福建广东百姓陆续返回阔别多年的海边为生,很快有商人开始筹备船队,这一次跟随而来的商船多达数十艘,每天还有新的商船络绎不绝前来以货易货。

  徐灏很厌恶务虚的朝贡体系,懒得去满足帝王和大臣们的虚荣心,所谓一等洋人四等汉的说法貌似就源自明朝,中国的传统礼仪在对待蛮夷上真是发挥的淋漓尽致。

  历史上郑和旅游一圈,带回来那么多藩王,动辄赏赐丝绸数千匹,瓷器上千件,铜钱无数,光赐给倭国足利义满的铜钱就有一百五十万,次年又赏赐一千五百万枚,王妃五百万枚,使得倭国几十年里不用自己铸造铜钱了,便宜外国人的举动实在令徐灏非常莫名其妙,就为了减少倭寇?

  所幸由于徐灏的横空出世,所有赏赐都取消或减少到了可以接受的程度,最近足利义满为了平息大明怒火,面对强势的大明水师,主动赔偿了八万两黄金。

  此外招待进贡的使节团,所有花销都得明朝负担,还得赏赐不菲的车马费,人家一边卖自家的商品,一边拿着巨额赏赐,免费搭乘宝船满载而归,如果是出于经济军事的利益需要也就罢了,明朝求得竟只是个仁义之邦的名声,这不是有病吗?

  类似之事还有阉人,周边属国都喜欢进贡阉割的男童,朱棣同志屡次悲天悯人的表示不忍骨肉分离,不忍此种酷刑在各国百姓身上发生。实在太他娘的虚伪了,难道汉人当太监就不残忍了?

  总之徐灏绝对不允许航海沦为满足皇帝贵族奢侈享受的垄断行为,一切收获都要尽可能的**为实实在在的国库收入。

  岸边有以极为低廉的价钱买来的奴隶两千人,正在新开辟的田地间劳作,随船带来的工匠在修建数百栋尖顶仓库,徐灏认为占城第一宝物应该是占城稻,户部官员在采集优良稻种,等返回中原后继续在沿海各省以及台湾推广种植。

  每艘商船都得载着一半的稻米返航,用关税冲抵运费,短短两个月,数十万石的粮食顺利抵达江南,迅速平抑了粮价。

  东南亚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一年三熟四熟的稻米,常年水果充足,情报显示安南总人口竟然达到惊人的三百八十多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