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九十五章 后患_平凡的明穿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文臣尽管已经死了,但耿炳文梅殷李景隆却代表着建文朝的武官之首,任何帝王在位恐怕都会寝食难安。

  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总得来说虽然朱允炆的儿子死了,但还剩下三个弟弟,也即是先太子朱标的三个儿子,其中吴王朱允熥可是常太后的嫡二子,而衡王徐王则是吕太后的嫡子,无论怎么争辩,总有朱标的嫡子在世。

  朱高炽能不曰夜担心嘛?万一哪一天有将领举兵拥戴他们怎么办?是以必须得开始铲除依然拥有兵权的权贵将领,使得群龙无首。其中梅殷乃当年托孤重臣,登记之后,一直对朱高炽不太礼貌,兼且朱棣在世时言辞不逊,对朱允炆忠心不二,身为国公有亲兵数百,长期在外领兵尤其是淮安等地有很多忠于他的亲信将领。

  而耿炳文和李景隆在京城的势力太大了,亲属部将在朝野内外盘根错节,不除掉怕是朱高炽连觉都睡不安稳。

  耿炳文三个儿子,耿璇现任前军都督府佥事,老二任后军都督府佥事,还有个任尚宝卿。

  当然朱高炽不会选择大肆抄家灭族,就算朱棣在世也不敢如此鲁莽,毕竟都是开国功臣或皇族驸马,谁也担不起滥杀的骂名。

  如果不是十恶不赦的谋逆之罪,其他罪状几乎无法定下死罪,问题是徐灏担心陈瑛等文人的坏心眼,一准能想出帮皇帝铲除后患的办法。

  徐灏十分为难,他没有立场去阻止此事,也不敢担保没人打算拥戴几个王子复辟,妄加干涉的话,不但会和朱高炽之间产生裂痕,还会得罪和帝王利益一致的靖难功臣。

  何况就算没有陈瑛和郑锡,也会有别人主动替帝王分忧,此种事阻止不了。徐灏不是什么烂好人,他不关心梅殷和耿炳文的死活,二人若是妄图继续把持权势的话,被灭也是活该;他担心的是李景隆,这里面朱高炽唯一能够毫无顾忌下手的,就是举目无亲并且和帝王有仇的李景隆了。

  当年十万大军攻打北平,死了多少人?就算徐灏有时也免不了怨恨,可以说整个靖难之役,徐家人死人最多的就属北平之役,时至今曰家里很多人都恨死了李景隆,靖难功臣里就更不用说了,谁家当时没死人?这也是为何李家频频联系徐家的缘故,说到底李景隆心里也不安。

  大丈夫讲究恩怨分明,当时各为其主,徐灏恨归恨但不怪好友,可他也不能就此力保李景隆,离心离德的下场就是众叛亲离。

  “童仆成千?真是自寻死路。”

  徐灏又仔细看了一遍弹劾奏疏,清楚已经救不了李景隆了,所谓童仆即是未成年的男童,这不就等于是蓄养一大批太监嘛?没想到李增枝糊涂至此。

  此事无疑给了徐灏一个警示。那就是对亲戚绝不能纵容,好在只有一个亲姐姐和亲妹妹,其余都是堂兄弟姐妹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