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三百七十七章 洪熙变法_平凡的明穿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新的赋税制度,乃是封建社会对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废除了人头税,保证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在明朝洪熙元年举国拥有最大基础的自耕农的现实基础上,在文武官员无法集体抗拒代表皇权的改革派面前,其阻力自然要远远小于满清时期。

  至于所谓官绅一体纳粮和火耗归公等等,那就要看明朝官员们自己的了,就和科举制度一样,徐灏从来没奢望过会立即改变。

  经此一事,徐灏和夏元吉建立了政治上的盟友关系。很有意思的是,夏元吉竟主张废除科考,希望能不分男女登场,拔取贤才的理想主义者。

  此外徐灏心底无私天地宽,行事光明正大,言谈磊落,逐渐进入中枢的解缙杨士奇都对他非常推崇,和夏元吉齐名的新任吏部尚书蹇义有了来往。

  这期间一批文臣开始崭露头角,其中黄淮、胡广、胡俨、金幼孜,郁新、刘观等人凭借深厚学问和精明头脑开始对身居高位的建文老臣和北平系文臣都构成了威胁,越来越受到朱高炽的重视和喜爱。

  因即将设立内阁,徐灏很快隐隐察觉到了文臣之间的暗流涌动,也感觉到了朱高炽有意借用文臣来压制功臣武官的倾向,宦官虽然遭到了空前打击,但是文臣在争权夺利方面一贯是不择手段的,扶持太监无疑是一种手段之一。

  很有自知之明的徐灏清楚其危险姓,很快返回家中享受荣华富贵,表面上毫不理会朝堂之争,省的被视为某些人的眼中钉。

  同时姚广孝很有默契的及时挺身而出,代表着靖难功臣的利益,身在朝堂继续保持着对朱高炽的影响力。

  徐灏的底线是必须持续推动洪熙变法,不管是谁若出来反对阻止,那么谁就是他的死敌!。)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