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满坛香_平凡的明穿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此一来,宛然就是第二个朱明之。

  这一天,沐采春和妹妹散步到了绿云深处,袅烟送进来两盘子点心。

  沐采春低头一看,一盘子是切好的嫩香藕片,一盘子是红色的糖糊,上面裹着许多小圆球,看不出是什么食物,好像蜜饯一类的东西。

  晴烟看着她俩的反应,抿着嘴笑道:“二位姑娘久住南方,不会连这个都没有见过吧?”

  她边说边取出几把雪白的小叉子,递过去说道:“请尝一尝,就知道了。”

  沐家姐妹自是不愿吃此等糊里糊涂的东西,很不情愿,奈何身为客人又不好推拒。沐采春先伸手接过了叉子,叉起了一颗小圆球,犹犹豫豫的放到了口中,顿觉又粉又甜,还有些清爽的桂花香。

  沐采春笑道:“我明白了,这是苏州人喜欢吃的糖芋头。因挂了糊,所以一时记不起来了。”

  袅烟看着沐凌夏也尝了一颗,便说道:“姑娘猜是猜着了,可猜得并不全对,苏州人煮糖芋头,不过用些砂糖罢了。我的这个则不同,除了将砂糖换了白糖外,还加了莲子粉、栗子粉、桂花糖、橙皮、陈皮梅以及四季晾晒干的花瓣,还有一些滋补身子的中药。”

  “果然不同寻常。”沐采春笑道,“芋头不值什么,这配的佐料却太贵了,也太费功夫了。”

  袅烟笑道:“闲来无事琢磨出来的吃法,没什么。”

  “喜欢就多尝尝。”徐煜对沐凌夏说,又对着沐采春说道:“中午就在这儿用饭吧,想吃什么?”

  沐采春歪着头想了想,说道:“想吃闽菜了,就怕你这儿没有。”

  “怎么没有。”徐煜说道:“你们不是带厨娘来了么?正好昨日打福建送来一船食材,是我爹特意交代的。”

  “那太好了。”沐采春当即欣然念道:“那何不借花献佛,请姐妹们过来吃席。我点佛跳墙、泉州醋肉、荔枝肉、鸡茸鱼唇、琵琶虾、葱肉饼。嗯,凌夏你也点两道菜,正好凑成八个。”

  沐凌夏轻轻说道:“红糟醉香鸡和荷包鱼翅。”

  忽然姐妹俩对视一眼,然后沐采春对着袅烟笑吟吟的道:“既然吃了你的糖芋头,我们不能不回敬个八宝芋泥。”

  袅烟问道:“请姑娘仔细说说。”

  沐采春说道:“芋泥在福建本地又称为芋茸,乃闽菜的招牌点心。每当逢年过节,亦或红白喜事时,最后的压轴甜点必定是芋泥。这八宝芋泥细腻可口,香郁甜润,最适合女孩子吃了。芋头不是苏州的甜芋头,而是福鼎盛产的槟郎芋,至于作法嘛。嘻嘻!”

  “还是说了吧。”沐凌夏不觉莞尔,笑道:“在泉州福州,向来喜欢用八宝芋泥来戏弄外地人。将芋头蒸熟捏碎,混以芝麻红枣花生等,用熟猪油等作料烹制而成。你别看端上来没什么热气,就以为是一道凉透的点心,实则内里烫的很呢,包管不知情的人一口吃下去,会被烫的哇哇大叫。”

  沐采春笑道:“我可没这个意思,不过想吓唬吓唬你们罢了。”

  “好啊!姑娘可真记仇。”袅烟无语道。

  徐煜大笑,兴致勃勃的问道:“我爹很喜欢吃佛跳墙,听说乃是闽菜之首,我想请教下名字的由来?”

  沐采春说道:“民间相传有二,据说唐朝高僧前往福建少林寺途中,路过闽都福州,夜宿客栈,正好隔壁的官家以‘满坛香’招待宾客,高僧嗅之垂涎三尺,顿弃佛门多年修行,跳墙而入一享那满坛香,佛跳墙遂因此而得名。”

  沐凌夏接口说道:“满坛香以福建风俗,新媳妇出嫁后的第三日,要亲自下厨露一手茶饭的手艺,侍奉公婆。博取赏识。传说有一位富家小姐,自小娇生惯养,不习厨事,出嫁前夕愁苦不已。

  她母亲便把家里的山珍海味都拿出来做成了各式菜肴,一一用荷叶包好。告诉她到时该如何烹煮。谁知这位小姐竟将烧制方法尽数忘光,情急之间遂将所有的菜一股脑儿倒进一个绍兴酒坛子里,盖上荷叶,撂在灶头。

  到了第二天,浓香飘出,四溢满院,合家连赞好菜,这就是“十八个菜一锅煮”的“满坛香”的来头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