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4章 惺惺相惜_汉道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怕是承受不起。”

  ??“那就想办法降低成本。”刘协摆摆手,打断了裴潜。“你去各营问问,有没有会造纸的,哪怕知道一星半点也行。聚在一起拼凑一下,或许就知道如何造纸了。”

  ??裴潜应了,转身去了。

  ??刘协邀贾诩、荀攸入帐,各自落座。伏寿与宋都安排宫女布席,端上晚餐。

  ??晚餐很简单,一人一碗麦粥,一块胡饼,酱一碟,豉一碟。

  ??刘协也不客气,拿起饼,蘸了些酱,咬了一口。

  ??贾诩早就习惯了,端起麦粥喝了一口,又掰下半块饼,蘸了点酱,咬了一小口,慢慢咀嚼起来。

  ??荀攸见状,有样学样,只是麦粥入口时皱了一下眉。

  ??刘协吃得快,便取过一份公文来看,却是大司农张义送来的消息。

  ??韩遂、马腾有举兵向关中的迹象。关中仅有老弱两万,骑兵也极少,恐怕难以应付。

  ??此外,益州牧刘璋上表,奏荆州牧刘表不臣。因汉中为米贼所占,道路不通,是以上表耽搁了大半年时间,直到张义安抚关中,才由张义转交。

  ??刘协很不以为然。

  ??刘焉在世的时候,曾派兵与韩遂、马腾联手,进攻李傕等人。如今却说米贼阻道,不能交通,摆明了就是借口。

  ??你以为朕不知道所谓米贼就是你们养的看门狗。

  ??只不过如今刘焉气死了,刘璋上位,与张鲁翻了脸,弄假成真也有可能。

  ??等荀攸吃完,刘协将刘璋的上表递过他。

  ??荀攸看了一眼,又递了回来。

  ??“刘璋愔弱,益州自顾不暇,难成大事。陛下不妨征召益州才俊入朝,以维系益州人心不失。至于汉中,张鲁以五斗米道义羁縻庶民,颇得人心,倒是要小心些,以免坐大难制。”

  ??“你熟悉张鲁么?”

  ??“不熟悉。”荀攸摇摇头。“不过以道惑人者,多为糊涂人,不足为患。”

  ??刘协多少有些意外。“黄巾之祸亦不足为鉴?”

  ??荀攸淡淡地说道:“黄巾八方俱起,号称百万,看似声势浩大,然而张角一死,便分崩离析,溃不成军。如今各据一方,看似有席卷之势,其实不过是釜底游鱼,挣扎求生。曹操在兖州,公孙瓒在冀州,都曾大破黄巾。袁绍入黑山,也是所战辄胜,未见可惧之处。”

  ??他顿了顿,又道:“黄巾之祸,不在其烈,而在其久。欲根治之,非行王道不可。王道行于天下,黄巾自然如洪水归道,化为涓涓细流。”

  ??刘协深以为然,对荀攸又高看了一眼。

  ??等贾诩吃完,刘协让荀攸将刚才的建议又说了一遍,贾诩静静地听完,点头表示同意。

  ??但他随即又提了一个问题:派谁去上党为佳?

  ??荀攸没表态。

  ??刘协心里已有人选。

  ??上党与袁绍的大本营邺城相接,境内又有正被袁绍打得节节败退的黑山军张燕部,派杨奉去最合适不过。既能协助钟繇守上党,又能联络黑山军,一举两得。

  ??但他没直接说,而是反问贾诩。

  ??“先生以为谁是适合?”

  ??“前将军段煨。”贾诩淡淡地说道。

  ??刘协心中诧异,贾诩的态度如此坚决,根本没有讨论的意思,而是强烈建议。

  ??对贾诩来说,这可不多见。

  ??“先生有何理由,不妨说来听听?”

  ??贾诩摇摇头。“无他,唯形势所宜。若是由上党攻邺城,左将军杨奉更合适。若是守上党,阻止袁绍西进,前将军段煨最合适。”

  ??刘协恍然大悟。

  ??他不动声色,转向荀攸。“侍中以为如何?”

  ??荀攸欠身一拜。“贾侍中不愧是凉州智士,发无不中。”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