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一章(48)十七叔到京(一)_陌上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么多人的面教她下不了台;事后他也很后悔。要是放在以前,他绝对不可能采取这种愚蠢的做法。可是,他当时就是管束不住自己,脑袋里热血一冲就那样做了……

  他觉得,他的这些变化可能都是因为自己的职务所带来的影响。过去几年里他搞军事理政务,一直在忙忙碌碌,猛地一下清闲下来肯定有段时间不能适应安宁。另外,他现在不是在燕山当一把手,而是在京城赋闲,环境、人事、氛围,全都是新的,这都让他有一种手足无措的感觉。他需要一段时间来了解周围的情况,可一进京就接二连三地遇见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些事来得是如此的突然又是如此的猛烈,让他改变没有时间去仔细思谋,只能凭借着过去积累的知识与见识来临机处置,说白了就是见招拆招,既没有轻重缓急之分,也谈不上计划策略。他唯一年做到的就是仅守着自己军人的本分,在军事之外的重大事务上通通不发言更不参与。但是,他现在觉得自己很有可能无法独善其身。他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李穆他们被漩涡卷进去吧?李穆是他的朋友,田岫也算是个朋友;还有常秀。他和常胖子认识的时间不长,往来也不多,但关系一直很好,不然常胖子也不会刚听说他要娶小蝉就急急惶惶地找他譬说其中的厉害!

  他骑在马背上,有些焦愁地思虑着,不知道该如何去帮助他们。他能做的就是用几句狠话来引起他们的重视与警觉。唉,说起来,他们都是时代的杰出人物,都有远大的理想,可他们缺乏象他一样的历史借鉴与知识积累,因此无法全方位地仔细观察他们将要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只是凭着一腔热血和高度热情而投身进去。可他却象个能够看透未来的哲人那样,现在就预言这件事的结果必然是失败,所有投身其中的人都将被现实所抛弃!或许,几百年后会有人在史书上找到他们的名字,然后根据史料对他们做出与现在截然相反的评价;可是,这些又有什么用?几年以后,还有谁会记得李穆,还有谁能想起田岫?也许,只有在这座城市的许多地方都留下肥胖笔迹的常秀,还能让人偶尔提及并且感慨一番吧……

  带着认清现实的忧愁和预知未来的感伤,他无精打采地回到自己的县伯府。

  他才在仪门前下了马,就看见高强一溜小跑着过来,说:“大将军,霍将军到了!”

  “谁来了?”他怔了一下,随口反问道。

  “霍将军来了!一一十七叔来了!”

  十七叔到了?

  这才是他进京以来听说的最好消息!他立刻把自己的颓唐情绪抛到天边云外,激动地问:“人呢?他在哪里?”

  “在内书房。段头正陪着他说话咧。”

  “哦哦哦!”商成把头点得就象鸡琢米一样。他一边三步并作两步地撩开长腿朝里走,一边急急地吩咐说,“赶紧让灶房……不!你让人马上跑一趟,找最好的饭馆,让他们送一桌最最上好的席面过来!一一快去!”

  他赶到自己住的小院时,霍士其和段四已经听说他到家的消息,于是走出庭院来候他。他见过霍士其,二话不说就抢步上前一个禀手长揖,见过礼又过来虚搀着他让进书房,亲手给他奉上茶汤,这才隔条案侧身坐下问道:“叔,您怎么来得这么突然?事前都不给我写封信打个招呼。”

  霍士其呷了口茶汤,笑着说:“反正都要来,又有什么好写信的。”说着把手指了指放在大案上的一个用蓝布包裹得紧紧匝匝的长方物件,又说,“我倒是给你带来不少的信笺,都在书匣里装着。陆寄张绍狄栩西门胜还有仲山他们,都给你写了信。怕是有二三十封了吧,一一我全装在里面了。就连邵川那不识字的人都央求着我帮他写了一封……”

  商成笑着把打开包裹现出书匣,把信一封封地拿起来审量一下,又放回去。他有个疑问。十七叔好象是临时起意仓促进的京,匆忙得连写通书信都来不及,那么这些书信又是从何而来呢?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