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明月清风(126)一更(明月清风(126)京报重...)_没你就不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以供大家阅看和抄录。

  但说实话,在这里混迹的看和抄所花费的钱财,比订阅一份京报所花费的价值大多了。

  等这京报出来,这才发现,当天买也行的!一份京报也就三个大钱,真不贵!

  那有些行商可不就动脑子了吗?这玩意现在只有京城有,咱多买点,带回去,哪里没读书人呢?他们想不想知道京城的动向呢?别说再卖的时候三十文了,就是三百文也卖的出去。

  所以,京报一出来,门口就是乌泱泱的人群,好一阵子喧嚷。

  一看这阵仗,还别说,一篇文章十两银子,人家真支付的起,朝廷不会亏钱的。

  在茶楼等着的那位元先生喝着茶,跟边上的几个朋友说说笑笑的,正说着呢,小二哥抱着油纸包回来了,“出来了——出来了……”

  掌柜的赶紧接了,拿了一份亲自递给元先生,其他的各处张贴好,大家都可以去看。

  元山平客气的接过来,身后立马站了不少一起看的。

  谁知道最醒目的是六个字——天可测,地可量!

  这是什么意思?

  有人就喊:“这不是最近那个戏上的戏词吗?就半句!我记得后半句是人心不可防!这篇文章怕是说人心的。”

  是啊!想到这个的都是这么想的!还寻思着,这怎么就说起人心了呢?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可看下去就觉得不对,这意思分明就是说,天象是可预测的!

  我的天呀!说的这是什么呀!这自来观星看天相,都是道家的东西!比如祈雨,道家开坛做法,然后就来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然后诸葛亮借东风,这样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极广!

  可这篇文章却说了,东风是长江上一种再自然不过的自然现象,哪里来的借东风?东风本就在,只是诸葛亮博学,他有着极为丰富的气象学知识,这才‘借’来了东风。文中只陈述了这事的事实,但却没有攻击诸葛孔明,而是通过这件事反衬孔明的神机妙算。说孔明设七星坛借东风,故意故弄玄虚不过是为了震慑江东。

  这个……怎么说呢?

  长江上那个时节确实多东风,别人不知道,但是走南闯北的商人是知道的。

  那么这个话是对的?!

  若是对的,那岂不是早前都错了!这错的可不仅仅是道家呀,这错的太离谱了!

  首先,历史错了!

  正史上,《春秋》上有记载,说是:春旱求雨,暴巫聚尪。

  《左传》上僖公二十一年,也有记载,说是:夏,大旱。公欲焚巫尪。

  这说明什么,说明自来大旱,都是求雨的!而求雨的方式就是:暴巫焚巫,以人祈雨。

  除了正史,别的也有相应的记载。

  《山海经》上有记载说,‘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女丑说的就是当时有大神通的女巫,把女巫放在大太阳底下暴晒十天,以她的死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