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2章 夫子又双叒引动天地异象了!_弟,你再闯祸,哥哥我就要篡位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见过、听过、碰过的东西。

  而那些未曾见过,未曾听过的事物。

  比方说刚才那张白纸。

  苏长歌未拿出前,他们怎知此物的存在?此物意义更与他们无关。

  而在见过以后,即便被撕毁,其意义、模样却依旧存在心中,由此可见,万事万物不在心外,皆存于心之内也。

  一时之间,众人陷入到沉思当中。

  就连朱圣学派中有些人。

  此刻都不禁开始怀疑起自家圣人的话是否正确。

  “好一个心外无物。”

  “此子竟有如此之才。”

  孔兴儒喃喃自语,觉得苏长歌这番道理看似荒谬,却又难以反驳。

  而在后排,赵恒等人则是云里雾里,这东西对他们太绕,唯有慕子清能听懂,但也只是听懂,没办法全部消化。

  此时,讲台上。

  苏长歌看到众人这般模样并不意外。

  他刚才所言。

  乃是阳明心学的理论基础。

  既事物的意义不是亘古不变的,而是由心来为事物赋予意义。

  在这点上,否定了朱圣性在心外,天理不变的论点,将对事物的客观认知,转到主观认知上,吾心方为天理。

  事物的是非、善恶、好坏。

  不再是由僵化固定的天理来评判,而是由自己的心来判断。

  而这个世界的人。

  在此之前从来没听过类似的道理,一时之间自然难以完全理解。

  随即,苏长歌扫了眼众人。

  准备在心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延伸。

  毕竟心即是理。

  只是个体看待世界的一种角度,阳明心学最重要的是‘知、行’。

  “朱圣曾曰:理在气先,格物致知,知之深,则行之必至,无有知之而不能行者;知而不能行,只是知得浅。”

  “故凡事知先而后行。”

  苏长歌开口,声音轻缓平淡。

  但落在严院长等朱圣门徒的耳中,内心却本能的感觉一丝不妙。

  朱圣,危!

  也就在他们刚做此想时。

  声音响起。

  “吾以为,朱圣此言有误。”

  “凡事应当知行合一,致良知。”

  苏长歌开口,没有用太过激进的词,也没完全否定朱圣的道理

  理在气先。

  理者,事物的规律也。

  气者,事物的实质也、

  朱圣认为事物的规律先于实质存在。

  先有规律,再有物质,这属于世界观上的认知。

  这句话如若是放在前世,苏长歌能随便批判,可这个世界是仙佛圣魔之流,因此也就无法界定此话的对错。

  但后面那一长段格物致知的言论。

  肯定是不对的。

  知之深,则行之必至,无有知之而不能行者;知而不能行,只是知得浅。

  这番言论过度强调了‘知’的作用。

  就算按朱圣臆想的那样。

  天理恒在,世间万事万物的规律不变。

  那也不是知道了就能做到。

  脑子会了。

  手就会了?

  手不会就是脑子会的还不够多?

  再者,天理恒变,没有永恒

  请收藏:https://m.ksk5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